中国科幻文学

更新时间:2023-10-25 16:59

中国科幻小说是一种具有文学艺术性的科普读物。针对的是科学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科幻小说从最开始,就包含着更多主题。

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晚清到新中国建国前夕。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从上上世纪初在本土产生后立刻进入了一个繁荣时代。当时的主要小说杂志几乎都可见到科幻小说。第二时期: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战乱,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复兴文学和教育,科幻作品也被提上了出版日程,大陆地区科幻创作蓬勃发展起来。第三时期: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大量科幻小说得到出版。老作家恢复创作,新作家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次科幻新热潮。第四时期: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中国科幻文学作家成倍增加,作品风格和内容也日益丰富。

文化主题

救国

从第一篇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救国就成为了与中国科幻文学伴生的内容。典型的作品是清风在1923年创作的《10年后的中国》。小说中的主人公发明了一种WWW光。在这种光的引导下,中国战胜腐败,同时也战胜了世界列强。

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救国特征逐渐转淡,逐渐被寻找全球化状态下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位置问题所取代。

向往理性

它认为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缺乏理性,需要更新。已故的著名作家郑文光提出,“所谓科幻创作,就是用科学的方式去创作”(1982)。科学在认识世界上具有强大的能力。而鲁迅也提出,科幻文学可以“导中国人以前行”(1902)。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其实不是科学教育,是导引理性的代名词。

这只是从众多的科幻文学中的文化主题中抽取出的例子。但即使从这两个主题来看,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问题,确实是一个与现代化相关的问题。如果把现代化看成是一个现代性逐渐增长的过程,那么它本身就是现代性的问题。

撰写方式分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上述两个主题的撰写方式上逐渐出现了分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将这些人划分成全球化派作家和个人化派的作家。我没有用地方化,因为他们不是地方化的,是个体化的。另一个分类方法是将这些作者划分成相信科学、相信理性能够统摄一切的还是不相信理性能统摄一切。比如,它无法处理文化和传统问题。

如果将全球化/个体化作为一个维度,将科学统驭性/科学能力有限作为第二个维度,当前中国科幻小说可以分解成四个象限。

地方化加科学与文化分割的维度代表

在地方化加科学与文化分割的维度中,王晋康是一个代表。这位河南作家采用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将科学看成是一种外来文化,这种文化在深层上与中国文化无法相容。王晋康的有趣之处,是他的所有内容都采用反讽,看似讴歌,实则鞭挞。

地方化加科学统驭的维度代表

在地方化加科学统驭的维度中,星河是一个代表。这位北京作家采用北京青年特有的视角,在忠实于中国文化的主要观念系统状况下探索科学的导入问题。他的多数作品都看似青春期精神病的症状体现,这种精神病导源于后工业社会的城市焦虑。

全球化加科学统驭的维度代表

在全球化加科学统驭的维度中,刘慈欣是一个代表。这位山西作家采用国际通行的科幻文学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仍然视科学和理性是生活的重要主题。如果刨除其中的强烈民族立场,他的多数作品与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作品外观非常相似。只是美国小说中的强大一方永远是美国,而他的小说中面对列强并最终成为强大的一方则是中国。

全球化加科学与文化分割的维度代表

在全球化加科学与文化分割的维度中,韩松是一个代表。这位来自四川的作家采用全球化视角,但却用科学与文化分割的方式处理题材。他2004年出版的小说《红色海洋》,将未来当成现在,将现在当成未来。在小说中,现实世界的中国人生活在红色的海洋中,吃人和被吃,为生存而战斗。而在遥远的未来,世界则无限清丽,那是一个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是一个中国人发现整个世界的时代。

中国科幻文学历史和当代状况再次告诉我们,中国科幻文学不是科普读物。它是一种充满文化内涵、充满意识形态符码的文化深刻的作品。分析中国科幻文学的各个时代,能引导我们更加深刻地分析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也能展现一种东方民族在现代性压力下的挣扎历史。

科幻文学进程

科幻小说作为西欧“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文化现象,和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历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本世纪初叶,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从那时算起中国科幻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五四时期宣扬“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文化思潮,客观上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作出了贡献。新文化运动为科幻在中国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学名匠都曾翻译或写作科幻小说。

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鲁迅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章回本,并配了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鲁迅翻译了很多威尔斯和凡尔纳的经典小说,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

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

中文科幻杂志《科幻世界》2004年8月号封面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

倪匡,出生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作家,自70年代起创作大量科幻小说,多以卫斯理和原振侠为主人公,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系列作品。他本人也以勤于笔耕著称,曾自称“中国写汉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蓝血人》等。倪匡作品深受中文读者欢迎,被翻拍成多部香港电影及电视剧集。

1983~1984年间,中国科幻文学被贴上“精神污染”的标签,受到严厉惩处的事件,这次“抵制精神污染”的“政治运动”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运动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后果则无法估量。再如,主流科幻作家中,郑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

1978年在大陆创办的《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期刊,编辑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欣、王晋康、唐风姚海军、钱丽芳、罗隆翔、何夕等人。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2000年在北京、1991年、2007年两次在成都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

代表作品

中国大陆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 《腐蚀》《飞向冥王星的人》 金明、戈亮科幻刑侦系列:《秘密纵队》等;

郑文光——《飞向人马座》 《神翼》 《战神的后裔》;

童恩正——《古峡迷雾》 《雪山魔笛》《珊瑚岛上的死光》;

刘慈欣——《流浪地球》《中国2185》《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 《三体》 《山》 《魔鬼积木》 《地球大炮》 《吞食者》 《乡村教师》 《全频带阻塞干扰》 《混沌蝴蝶》 《梦之海》 《赡养上帝》 《赡养人类》 《中国太阳》 《天使时代》;

王晋康——《七重外壳》《生命之歌》《三色世界》《拉格朗日坟墓》 《新人类系列》;

杂志——《科幻世界》(SFW).《新科幻

中国台湾地区

张晓风——《潘渡娜》;

张系国——《超人列传》 《星云组曲》 《城》三部曲:《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

黄海——《银河迷航记 科幻小说集》、《大鼻国历险记》、《永康街共和国》、《千年烽火奇幻游》、《秦始皇到台湾神秘事件》、《第四类接触》、《星星的项链》、《奇异的航行》、《黄海童话》、《谁是机器人》、《地球逃亡》、《时间魔术师》、文明三部曲科幻长篇:《最后的乐园》、《鼠城记》、《天堂鸟》。

黄凡——《上帝们 人类浩劫后》;

叶言都——《海天龙战 叶言都科幻小说集》;

林耀德——《双星浮沈录》《时间龙》《大日如来》;

张大春——《病变》《时间轴》;

苏逸平——《穿梭时空三千年》《东周时光英豪》《封神时光英豪》《春秋英雄传说》《惑星世纪》《龙族秘录》《星舰英雄传说》《星座时空》《炫光时空学院》《楚星箭战纪》;

洪凌——《宇宙奥狄赛》《肢解异兽》《不见天日的向日葵》;

叶轩——《结构杀人》。

中国香港地区

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

黄易——凌渡宇系列,超级战士,龙神等。

科幻文学之父

当74岁的中国“科幻文学之父”郑文光老先生默默地离开人世,人们才开始重新思考他的价值。对于原本寂寞萧条的中国科幻文学来说,又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人说,“前辈走了,他创造的世界却留了下来。”

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的视线拉向了宇宙,并用精确的技术语言,描述了惟妙惟肖的“小康”和“大同”社会理想。

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在20世纪50年代年获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这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飞向人马座》郑文光科幻小说系列的代表之一,堪称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史诗性作品,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1998年,由于他对科幻文学的重要贡献,获得了至今为止中国科幻领域惟一的“终身成就奖”。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