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

更新时间:2024-01-05 15:20

丹凤县,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位于商洛市中东部,北连洛南县,西邻商州区,东南部和商南县毗邻,西南部同山阳县相连,东北部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区域面积243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丹凤县辖1个街道、11个镇。2022年末,丹凤县常住人口24.47万人。

历史沿革

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聚落。

夏、商两代,均属梁州。

周,属雍州、豫州。

春秋,属晋。

战国,属秦,为商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商邑为商县。

西汉,商县属弘农郡。

东汉,商县属京兆尹。

三国,属魏之京兆郡。

西晋,商县属司州洛郡。

北魏初年,商县属荆州上洛郡。北魏皇兴四年(470年),商县属荆州东上洛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属洛州东上洛郡。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商县仍隶之。西魏,废上庸郡,商县隶属洛州上洛郡。北周,改洛州为商州。

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商县为商洛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上洛郡为商州。商洛县属关内道商州。唐天宝年间,曾改商州为上洛郡,寻复旧称。唐末,商洛县属山南东道商州。

五代,商洛县属商州。

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永兴军路,置京兆府路。金皇统六年(1146年),南宋割商洛县于金,司京兆府路商州。金贞元二年(1154年),金废商洛县为商洛镇,辖地并入商州上洛县。

元,废上洛县,辖地并放商州,属陕西省奉元路。

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商州为商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去县升州,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商州为直隶州,属陕西布政使司。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商州同驻龙驹寨。

民国初,废商州为商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建立陕西省龙驹设治局(属三等县建制)。

1949年6月1日,建立丹凤县,隶属豫陕鄂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商洛分区。

1950年2月,改隶陕西省商洛专区。

1958年12月,撤丹凤县,辖地分别并入商县、商南、山阳县。

1961年10月1日,丹凤县正式恢复,隶属陕西省商洛专员公署。

1981年2月19日,隶属陕西省商洛行政公署。

2002年,隶属商洛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丹凤县辖1个街道、11个镇:龙驹寨街道庾岭镇蔡川镇峦庄镇铁峪铺镇武关镇竹林关镇土门镇寺坪镇商镇棣花镇花瓶子镇。丹凤县人民政府驻地龙驹寨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凤县,位于商洛市中东部,北连洛南县,西邻商州区,东南部和商南县毗邻,西南部同山阳县相连,东北部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东西长62.1千米,南北宽65.5千米,区域面积24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丹凤县全境,山岭连绵,河谷纵横,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有秦岭三条支脉:北部蟒岭、中部流岭、南部鹘岭,简称“三岭”。河有丹江及其三条主要支流:银花河、武关河与老君河。简称“一江三河”。“三岭”与“一江三河”,岭谷相间,互相交织,大致呈“掌状”地貌。丹凤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玉皇顶(海拔2057.9米)与南部雷家洞(海拔412米)最大相对高差1645.9米。

气候

丹凤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年日照时间2056小时,平均气温13.8℃,降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丹凤县境内水资源丰富,一江三河开发潜力较大。据统计,境内总径流量13.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2万千瓦,可开发量3.6万千瓦。有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1588.5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丹凤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锑、钒、铀、石墨、云母、石灰石、硅线石等。产地遍布丹凤县各个镇。

植物资源

丹凤县境内的用材树种有:水杉、粗榧、油松、马尾松、白皮松、华山松、湿地松、黑松、火炬松、杉木、侧柏、山刺柏、山杨、青杨、毛白杨、箭杆杨、大关杨、波氏杨、加杨、小叶杨、柳类、白桦、鹅耳枥、白榆、榔榆、黑榆、枫杨、华香、槲栎、尖齿栎、辽东栎、青檀、刺叶栎、青岗栎、杨树、山胡椒、三桠乌药、悬铃木、泡桐类、青桐、皂荚、合欢、刺槐、黄檀、苦楝、香椿、三角枫、五角枫、青榨槭、七裂槭、血皮槭、椴类、灯台树、刺楸、女贞、梓树、枞木、竹类、石灰树、冬青、中槐、小叶女贞、稠李、紫荆、红椿、四照花、膀胱果、臭椿、花椒等。经济林树种有:核桃、板栗、茅栗、山茱萸、苹果、桃、杏、梨、油桐、黄连木、樱桃、花椒、柿子、漆树、君迁子、山楂、木瓜、水冬瓜、乌柏、白乳木、枳枝、李子、沙果、石榴、流苏、银杏、杜梨、桂花、木槿、棕榈、白腊树、栓皮栎、文冠果、枣、油橄榄、连翘、油茶、桔、刺五加、杜仲、桑、无花果、枇杷、扁桃等。灌木树种有:如马桑、胡枝子、山枣、如葡萄、山葡萄、五味子、三叶木通、金银花、猕猴桃等。

动物资源

丹凤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有:林麝、豹、大灵猫、豪猪、环颈雉、松鼠、狐、果子狸、锦鸡、野猪、大鲵等

政治

人口

2022年末,丹凤县总户数101093户,户籍人口310657人(其中:男性161094人,女性146563人),比上年增加552户,减少723人。其中:出生人口2121人,死亡人口1769人,全县城镇人口173587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47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49.98%。

经济

综述

2022年,丹凤县实现生产总值106.44亿元,较上年增长4.0%,高于全市(3.3%)0.7个百分点,排名较上年前进一个位次。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38亿元,同比增长3.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03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8.03亿元,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15.4%、30.1%、54.5%。

2022年,丹凤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6%。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45%,高技术投资同比下降24.7%,占投资比重4.9%。利用外资531万美元。

2022年,丹凤县财政总收入2.41亿元,同口径下降16.6%(剔除留抵退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1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其中税收1.1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8.9%,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5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民生支出24.45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2.6%,较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

2022年,丹凤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12元,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5790元,经营净收入203元,财产净收入618元,转移性净收入8902元;人均消费支出12214元。

第一产业

2022年,丹凤县实现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1.71亿元,增长4.0%,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4.2%;林业增加值0.4亿元,增长4.2%;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2.8%;渔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7.9%。

2022年,丹凤县粮食种植面积27.1万亩,较上年增加149亩,粮食产量5.51万吨,比上年减少2878吨,减产4.96%。其中,夏粮产量2.47万吨,增产0.4%;秋粮产量3.04万吨,减产8.9%。

2022年,丹凤县猪肉产量13712吨,牛肉产量711吨,羊肉产量412吨,禽肉产量1023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0.8%、-3.9%,4.1%。

第二产业

2022年,丹凤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比上年减少2户,产值增长1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6.07亿元,同比增长2.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6%,制造业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1%。从产品产量看,重点产品增幅较大,果酒增长17.5%,服装增长127.3%,包装饮用水增长42.9%。全年制造业增加值20.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4%。

2022年,丹凤县建筑资质等级三级以上企业11家,较上年增加2家。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9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3.6%。

第三产业

2022年,丹凤县房地产开发企业9家,较上年增加2家,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亿元,增长83.7%,商品房销售面积8.47万平方米,增长45.5%。

2022年,丹凤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86亿元,增长15.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07亿元,同比增长6.7%,乡村零售额7.29亿元,同比增长10.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收入25.24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3.12亿元,增长6.6%。

2022年,丹凤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增长7.8%。

2022年,丹凤县邮电业务总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2%。年末全县电话用户21.57万户,同比增长10.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82万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4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3万户。

2022年末,丹凤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2亿元,增长10.2%。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49.3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5亿元,增长24.7%。存贷比52.57%,比上年同期上升12.2个百分点。

2022年,丹凤县寿险和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处理理赔案件3073起,下降15.9%,理赔2234万元,下降2.3%。

2022年,丹凤县共接待游客377.54万人次,同比下降36.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7亿元,下降37.3%。全县有3A以上景区6家。

交通运输

丹凤县境内有312国道、西合铁路和沪陕高速公路。

2021年,丹凤县客运量560万人,增长10%;客运周转量6800万人千米,增长9.7%;货运量21万吨,增长16.7%;货物周转量670万吨千米,增长15.5%。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50.1千米,铁路营业里程52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丹凤县共有各类学校136所,其中:中学21所(职业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46所(中心小学10所,县直小学5所,完全小学23所,教学点8所);幼儿园68所(公办37所,民办31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45471人,其中:普通高中4683人,职业中学1122人,初中9320人,小学20902人,在园幼儿9387人,特教57人。

科学技术

2022年,丹凤县专利授权29件,完成技术交易额3298万元,申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项,培育企业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3979万元,研发投入强度0.43%。

文化事业

2022年,丹凤县7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9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医疗卫生

2022年末,丹凤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8家,村卫生室383所,个体医疗机构19个。医院床位1851张,卫生技术人员1593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01人,注册护士631人。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丹凤县城镇新增就业2555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6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9万人次,转移就业经济收入8.5亿元。

社会保险

2022年末,丹凤县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966人、10018人、9848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768人、259588人;城乡居民、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2万人、9824人、21249人。

社会救济

2022年,丹凤县有2028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361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

2022年,丹凤县有1740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20505人享受高龄补贴,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541人。全县平安建设满意度98.57%。

历史文化

文物

商邑遗址

商邑遗址,位于丹凤县城西约3千米的古城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79年被发现,是秦孝公十一年(前351年)“城商塞”时修筑的城墙遗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

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起源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丹凤葡萄酒酿造的方法步骤有选择、发酵、过滤、陈酿、调制、装瓶等18道工序。

丹凤高台芯子

丹凤高台芯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凤高台芯子,起源于宋元时期,是丹凤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民间杂技艺术,属于民间社火。丹凤高台芯子分为文芯子、武芯子、血芯子三大类。文芯子以表演爱情故事为主;武芯子以刀枪、棍棒为道具,以武打造型为主,弘扬正气,惩恶扬善;血芯子以恐怖见长:恶鬼掐着人的脖子高举空中,双眼圆睁,使人看后心生胆颤。

风景名胜

凤冠山景区

凤冠山景区,位于丹凤县城北,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宗教祭祀、观光种植、休闲娱乐七大功能区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桃花谷景区

桃花谷景区,位于丹凤县境内,是集休闲、养生、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竹林关古街、桃花寨、浪漫桃花谷、城隍庙、杨泗庙、周公庙、鹊桥、祈福台、竹林七贤、丹江、银花河、丹江漂流、游船码头、梯级水景、桃花仙子广场和游乐场等。

商山森林公园

商山森林公园,位于丹凤县商镇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包括商山、虎山两大景区,29处景观。

著名人物

贾平凹,丹凤县人,著名作家。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谭易,原名淡晓毅,丹凤县人,著名作家,专业编剧。受母亲影响,谭易自幼喜欢文学艺术,痴迷写作。曾做过广告公司首席策划,《女友》、《深圳青年》杂志编辑。1995年起在《十月》等期刊发表过众多文学作品。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红纸伞》。另有谭易亲任编剧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关西无极刀》、《落泪成金》以及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红纸伞》、《龙凤驹》等作品。

叶炳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生,丹凤县人。咸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艺术委员会委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咸阳市政协常委。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