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至

更新时间:2024-09-12 12:20

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每年3月21前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后,当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简要介绍

在中国的干支历法(现纳入农历)中有廿四个节气,依据阴阳之气的消长划分四季,以“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每季节六个节气,“二分二至”是四季的中气。在国外只有四个节气(二分二至),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划分四季,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中国节气历法中,将黄道分为24段,每段15°,这样黄道上就有24个节点,其中黄经0°、90°、180°、270°的节点就是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冬至点,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过这些节点的时刻就是24节气。

在廿四节气中,有两个带有“分”字的节气,春分和秋分。春分平分春季,秋分平分秋季,日夜等长。在天文位置上,春分日时太阳达黄经0°,秋分日时太阳达黄经180°,春分日和秋分日都可以看到日夜等长的现象。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从冬至开始白天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天比晚上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天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廿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即春分为春季的起始。“二分二至”中的春分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计算方法

由于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定的,因此节气与公历一样是一种阳历。故每年的节气基本与公历日期相对应:上半年6、21,下半年8、23,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分二至其实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合称。

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开始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是为中国历法的春分;6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开始向赤道回归时,是为中国历法的夏至,这一天北半球进入盛夏;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是为中国历法的秋分,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12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其最南端的直射点——南回归线时,为中国历法的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气变得寒冷。

南半球刚好相反。

二分二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所致。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当地球绕日公转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分二至”也可指四个时刻,“二分二至点”则是黄道上的四个节点,至于“二分二至日”则是“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分别所在的那一天了。关于这些概念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在“二分二至日”里的“二分二至”时,太阳位于黄道上的“二分二至点”。

中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角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的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中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