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寿寺

更新时间:2022-06-02 00:06

保寿寺,位于浙江台州市靖江山公园内。靖江山又称白塔山,在台州市临海城区花街老区南,临海大道南侧,灵江二桥东,灵江北侧。

寺庙简介

保寿寺,掩映在靖江山公园小山的绿树翠竹中。拾级而上,可见寺庙的门楣上写着“白塔保寿寺”。朝西望,远处是临海大桥、灵江二桥。山脚东南是蜿蜒的灵江。

寺庙建筑及庙宇外墙均漆成黄色,看上去比较新,从庙中所刻石碑可知,近些年来,庙宇经过多次的整修。除了两侧及前后的一些附属小屋,朝西有两间一层庙宇是主要建筑。

左侧庙宇楣额为“靖江山”,右庙楣额为“白塔保寿寺”。庙宇大门及廊柱上有多副楹联,其中一副为:“秉性正直仁慈不用礼佛也有德,言行奸诈歹毒即便颂经也无功。”

布局结构

保寿寺外南侧,立有从博物馆抄录凿刻的“白塔山保寿寺历史碑”。读碑文,让人对小小的靖江山及保寿寺的历史有了认识和了解。

保寿寺“旧名普明,宋乾德二年,建祥符中改额,东有塔,乃僧德昭建,俗名白塔,有三目观音。传天圣初,有一木泝潮而至,泊于院山浮图之下,时见异光,僧惟谅遂以为像,奉安划然有声,视其目裂,为三矣,自是祷者日盛。”

朝南而建

建筑一般都朝南而建,寺庙亦然,但保寿寺却是西向而建。个中原因:“寺本南向,康熙十一年,高宋培有西向拱城之议,未梁十三年,闽寇薄城,官军对垒,大士屡显灵异,遂决意重新,僧通琦经始,未几示寂,高守嘱僧照心成之,建大殿、方丈、东西楼,定磉时得古石磐,知寺本西向,今仍复旧。”

相关典故

高力士旧宅保寿寺《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三·画四》·保寿寺,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朝毕至。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连击二十杵。

经藏阁规构危巧,二塔火珠授十余斛。河阳从事李涿性好奇古,与僧善,尝俱至此寺观库中旧物。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换之。令家人装治,大十余幅。访于常侍柳公权。方知张萱所画《石桥图》也。玄宗赐力士,因留寺中。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寻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进入。帝好古,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出《酉阳杂俎》)

民间传说

译文:保寿寺本是宦官高力士的旧宅,唐玄宗天宝九年,舍为寺院。寺钟刚铸成时,高力士设斋祭仪表示庆贺,满朝文武大臣都来参加。击一下钟捐施钱成百上千。有窥测到高力士用意的,连击二十杆。寺内的经藏阁构造高峻精巧,二塔接受火齐球(按:即水晶石。)十多斛。河阳从事李涿禀性喜好珍奇古玩,跟寺里的僧人关系很好。一次,他跟寺里的僧人一块儿到寺观库中翻拣旧物,忽然在一只破瓮中发现一件象被子一样的东西,破败污秽,布满尘垢,一触碰它立即尘埃四起。

李涿慢慢仔细察看着,发现原来是幅古画。他用三幅州县图和双丝细绢三十匹跟僧人换来这幅古画,让家人进行装表处治,有十余幅那么大。李涿求教常侍柳公权,才知道是张萱画的《石桥图》啊。

当年,唐玄宗赏赐给高力士,因此留在寺内库中。后来,卖画人宗牧言将这件事告诉了左宝贵将军。过了不久,有一小使领着几十个兵卒来到李涿家,宣读敕书来取这幅画。当天,左宝贵就将这幅画进献给皇上。肃宗皇帝也非常喜爱古物、古玩,看到这幅画特别高兴,让人将它张挂在云韶院。

文化意义

保寿寺位于唐朱雀大街以东来庭坊/栩善坊,双塔结构,内有二百四十二尊菩萨像,首如塔势,分臂如意蔓。其榜子有一百四十二日鸟树,一凤四翅,水肚树,所题深怪,不可详悉,画样凡十五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