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

更新时间:2024-04-07 17:31

公筷一般指专用来夹菜的筷子,一般为白色,每人配备一双,只可在夹菜时拿来使用。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

简介

公筷,是专用于夹菜的筷子。不用于吃饭。为了方便夹菜,有时,每人配一双。很多人误以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门螺杆菌,那么,并非每人都要用,才能切断传染,而是只要患者使用,即可切断传染。所以,使用公筷,并不是防范他人的表现,而是保护他人的表现。

“白色为公筷,黑色为私筷,(靠近餐盘的是黑色的,距离餐盘较远的是白色的)。一个人配两双筷子,两双筷子颜色不一,各有分工,一双取食筷、一双进食筷,可预防、减少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机会.”

起源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已经出现“分餐”而食。在《宴饮观舞图》《河南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韩熙载夜宴图》等知名古画当中,都能看出“分餐”: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在重视礼法的周王朝,分餐制就已承载着道德教化的目的。中国“分餐制+公筷公勺”比“合餐制”的历史长得多。

进入文明时代,分餐制曾是贵族的饮食方式,民众也在学习贵族的分餐方式,因此分餐制得以在全社会普及。

《史记·项羽本记》中描写的“鸿门宴”中,就透露出当时实行的也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一人一案。

在唐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有一张高桌,放着餐具和食物。

宋代以前,由专人使用公筷公勺为食客夹菜,大家分桌吃饭,是文明礼仪。《西湖余志》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吴后问其故,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官人食也’。”宋高宗赵构吃饭用公筷夹菜给自己,不沾自己口水的剩饭赏赐给宫人们。当时贵族人家里,把“公筷”作为一种待客礼仪: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用公筷给客人夹菜。按照古代人的规矩,筷子标准长度一般是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吃。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思想的解放、经济水平的发展,共餐制才萌芽。宋代以后,合餐制才逐渐变成社会主流饮食习惯

虽然明清时期共餐制已经彻底取代了分餐制,但使用公筷公勺也曾一度复苏。旧时宴请不大使用公筷,但夹菜很有规矩。譬如筷子伸到菜里,角度不能太大,更不能“横抄”。“横抄”菜可以夹得多,但显得不大斯文。又如夹菜时筷子不能拨弄菜,不能翻捡,筷子与菜的接触面要小。这些规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讲究卫生。

现代社会中,依然有不少中国人保持出门带筷子等习惯。从受西方文化和健康观念影响呼吁使用“公筷”,到20世纪80年代甲肝的爆发,以及2003年“非典”的全国性蔓延,使用公筷公勺意识早就已经重新产生,普及率一度大幅上升,但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在强大文化的惯性作用下, 公筷公勺意识又逐渐淡化。无论是为了防疫卫生,还是弘扬中国文明礼仪和传统文化,都应该鼓励“分餐制+公筷公勺”。

相关报道

曾一度广受关注的“分餐制”又逐渐隐退出广州人的餐桌。记者连日走访发现,这个曾经在“非典”时期被大力倡导的饮食新风尚,如今再遇推广危机———广州市内的中小型酒楼食肆,普遍没有建立为客人分餐的意识。

中小酒楼

常常忘了配公筷

范女士和同事在东风东路某湘菜馆聚餐,一桌共点了10个菜,上菜前她特地嘱咐服务员要为每道菜配公筷。但令范女士纳闷的是,头三道菜都如愿配了公筷,但从第四道菜开始,又不见了公筷的影子。范女士惟有再次叮嘱服务小姐,但在上最后一道菜时,服务小姐还是忘了配公筷。范女士认为,从服务员此举大可窥见酒家对分餐制的态度。根据全国餐饮业中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制订的《餐饮业分餐制经营服务规范》,餐饮企业营业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同时接待100人以上筵席的,必须严格实行分餐制;小于300平方米的餐饮企业也应积极采用分餐制的用餐方式。但据记者了解,真正能自觉做到分餐制的中小型酒楼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的酒楼,只在客人的提醒下才专门为每道菜配上公勺公筷。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例如:配备的公筷多数是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子,木屑掉入菜中,不大符合卫生原则等。

高级酒楼

分餐成本吃不消  记者在环市中路一家高级食府的包厢里看到,两名服务小姐正马不停蹄地为一桌12位客人分餐上菜。包厢里除了客人的大餐桌之外,还额外多了一张大桌子,用于叠放众多小碗碟。一位服务小姐向记者解释,根据分餐制的严格规定,她们在上菜前必须用相应的餐具为每位客人独立分餐,由于客人点了10多个菜,因此单单这一顿就得用上100多个碗碟。另一位服务小姐则无奈地说,过去一个包厢配一位服务员已经绰绰有余应付所有工作,如今即使两人“双手齐下”,还会手忙脚乱。客人不是嫌上菜太慢,就是觉得破坏了聚餐的气氛。  酒家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果要实行彻底的分餐制,就必须增加服务员人数,大概要比多1倍。还要重新添置一批盘子、碗、筷子,尤其是碗和盘子,数量要达到的数倍,物品的损耗势必也会增加,如果长期实行分餐制,那酒店的菜肴价格必须上调至少20%才能维持的利润。如果按“一菜一公筷”的方法分餐,菜肴价格也得上涨5%至10%。

行内人士

公勺公筷易推广  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卫生监测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各主管部门对饮食部门的卫生要求都制定了工作指引,特别提出饮食服务行业应积极推行分餐制,然而在没有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对分餐制的推行和监管还是有难度的。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广州中国大酒店副总经理戴玉指出,虽然分餐制的概念在20年前就引入,但要普遍推行还需要时间。一方面,酒楼要主动树立分餐意识,为客人配备公勺公筷,另一方面,客人也要对餐饮业的分餐制进行督促,主动要求分餐。  据了解,分餐制的形式主要有3种:厨师分餐、服务员分餐、就餐者自行分餐。餐饮业内人士认为,在这3种分餐形式中,厨师分餐、服务员分餐在具备经济实力的大型餐厅较易推广,但对广大中小餐厅来说,这两种(文/区健妍 吴芳 谢渝 郑泽海)方式会增加餐具、人员等成本,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提供公筷公勺,是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可以接受且切实可行的方式,应大力推广。

地方标准

2022年11月29日,浙江省衢州市餐饮服务领域“公筷公勺”推广使用系列地方标准发布,其中包括《旅游饭店公筷公勺使用服务规范》《公筷公勺服务监督规范》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