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更新时间:2024-03-08 18:29

南北朝(越语:Nam Bắc Triều)发生在1533年-1592年,是指越南历史上在后黎朝前期(1428年-1527年)之后,郑氏控制的后黎朝后期(1592年-1627年)之前莫、黎两朝相争时期。北朝(1527年-1592年)为莫朝,南方的后黎朝先后被阮、郑所控制。最终后黎朝于1592年消灭莫朝,恢复了其对全境的名义上的统治。莫氏在亡国之后一度由于中国的干预享有越南北部高平地区,但终究于1672年彻底灭亡。

历史沿革

1527年4月,后黎朝权臣莫登庸自称为安兴王。6月,莫登庸便逼黎恭皇让位,自封为太祖,改元明德,立莫登瀛为太子,建立莫朝

莫登庸(即莫太祖,1527─1529年在位)夺取黎氏帝位后,有鉴于长期以来“制度稍弛”,乃在兵制、田制、官制等方面作出调整,“仿各前朝官制,依例编补充之”。与此同时,中国明朝注意到莫氏代黎的政局发展,并有意恢复黎氏。登庸担心明人兴兵问罪,便向明人割让归顺州(在今中国广西)等地,又赠送金银财宝,以博取和好关系。

莫登庸为稳固权力,采用陈朝的太上皇制度,1529年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登瀛。翌年正月,莫登瀛即位,是为太宗。莫登庸自称太上皇。传位于儿子莫登瀛(即莫太宗,1530─1340年在位),登庸本人仍操纵实权。但莫氏夺位引起效忠黎氏的清化守将阮淦(或作阮弘淦)不服,于1533年(黎元和元年、莫大正四年)拥立黎昭宗少子黎维宁为帝,是为庄宗(1533─1548年在位),后黎朝恢复帝统。1543年(黎元和十一年、莫广和三年),黎氏攻取西都清化。后世将统治清化以南的黎氏朝廷称为南朝,统治山南以北的莫氏朝廷称为北朝,此一历史时期(1527─1592年)便被称为南北朝。

北方莫朝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黎氏朝廷及其支持者时常向明朝控诉莫氏夺权,如1533年,黎廷派使入明,控诉“莫登庸僭乱,窃据国城”;镇守北部边境宣光,忠于黎氏的武文渊亦在1537年(黎元和五年、莫大正八年),派人到明廷自述“与登庸相攻”,并提出“愿待天兵(指明朝军队)南下”,一同攻莫。明朝遂有意对莫氏用兵。莫登庸有感难以抵抗,乃于1540年(黎元和八年、莫大正十一年)上书明朝,声言自己害怕明朝出军,愿意“投降”及割让土地。明廷便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由莫登庸任“都统使”,让莫氏统治安南。而南方的后黎朝名臣辈出,有阮淦、郑检(阮淦之婿)、冯克宽、梁有庆等人支撑。郑检招募豪杰,训练士卒,储备粮草物资,准备北伐莫氏。

南北朝双方战事频繁,意在消灭对方。1559年(黎正治二年、莫光宝三年),郑检北伐,攻取多个地区,不料莫朝宗室将领莫敬典领兵直趋南朝首都清化,郑检见情况危急,唯有放弃占领区,回保清化。1570年(黎正治十三年、莫崇康五年),郑检去世,莫敬典领兵南下,郑检之子郑松指挥诸军抵抗,莫军不胜,粮尽而回。1573年至1583年年间,莫朝多次进攻南朝清化、乂安等地,但郑松致力坚守,莫军无功而回。因郑松威权日盛,南朝黎英宗皇帝(1556─1573年在位)企图铲除,但反被郑松所弑,改立黎维潭为新君(即世宗,1573─1599年在位),郑松继续掌权。1592年(黎光兴十五年、莫洪宁二年),郑松攻破北朝首都升龙(即河内),斩莫朝君主莫茂洽(1562─1592年在位),后黎朝迁回升龙以作国都,北方莫朝终结。其后,郑松扫荡莫氏残余势力,只有莫敬恭占据高平,并由于明朝干涉,后黎朝唯有让莫氏保有高平。

文化艺术

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界有著名人物阮秉谦。阮秉谦为莫朝状元,因不满莫氏朝廷奸臣横行和分党结派,乃隐居办学。他的学说将儒学宋代理学)和道家思想互补互用,融合而成;对当时社会现象,阮秉谦常以易学里的相生相克、机缘造化、阴阳变化等原理来作解释,因此具有神秘色彩。阮秉谦在越南哲学、思想史具有相当影响力,后世对他有“安南理学有程泉(指阮秉谦)”、“诚南国至人哉”等评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