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临安志

更新时间:2023-07-14 14:07

《咸淳临安志》是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册府撷珍——民族文化宫典藏古籍精品展”的重要展品,是清朝道光十年(1830)的刻本。南宋杭州地方志。宋度宗咸淳潜说友撰。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为南宋实际都城。

内容介绍

作者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旁搜博采,增补成书,该书通篇采用录、叙、记三种体载,内容分为《都城志》和《府志》两部分。详细记录了当时都城的特点以及杭州地方情况。前十五卷为《行在所隶》,即《都城志》,记载皇城结构和中央官署以及赋咏(颂扬皇宫与朝廷的诗赋及注)等。十六卷以下为临安《府志》,分列疆域6卷、山川18卷、诏令2卷、御制1卷、秩官9卷、宫寺4卷、文事1卷、武备1卷、风土1卷、贡赋1卷、人物11卷、祠祀4卷、寺观11卷、园亭和古迹1卷、冢墓1卷、恤民和祥异1卷、纪遗12卷。对临安府城及其所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於潜、富阳、新城、盐官、昌化九县的历史建制沿革以及现状进行了详细记录。该志书体例完备,徵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所绘皇城、京城、府署、浙江(钱塘江)、西湖及府治、各县境、九县山川等地图颇为详明。所引宋人晏殊《舆地志》、范子长《皇朝郡县志》及《大宋登科记》等多种史籍,原书早已散佚。为传承历史做出了贡献。

目录

《咸淳临安志 1》

《咸淳临安志 2》

《咸淳临安志 3》

《咸淳临安志 4》

《咸淳临安志 5》

《咸淳临安志 6》

《咸淳临安志 7》

《咸淳临安志 8》

《咸淳临安志 9》

《咸淳临安志 10》

出版背景

明、清人所作西湖诸志也大多取材于此。该志在宋咸淳年间已有刊本,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成散件,未再见。明代流传几绝。清代词人朱彝尊从海盐胡震亨、常熟毛晋先后抄得宋刊本八十卷,并另外补抄十三卷,尚缺七卷。至清代中期,藏书家鲍廷博又多方搜补了宋刊本的六十五、六十六两卷,为宋本所无,即现存九十五卷本。今通行的以清道光十年(1830)钱塘汪氏振绮堂仿宋重刊本较为完备。该志是南宋地方志中的佳作,为研究临安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

对后世影响

宋代以前,记载古都的志书多是由后人追记而成。而在宋朝却出现了三部由当时人所撰写的临安志书,这三部志书是《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和《咸淳临安志》。《乾道临安志》是由周淙在乾道五年(1169)撰写,原为十五卷,今残存三卷;《淳祐临安志》是施谔在淳祐十二年(1252)所著,原卷数不详,今残存六卷。与前两部相比,《咸淳临安志》则是篇幅大而又传世最为详备的临安志书了,并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刊本。当代人写当代事,无疑更加准确、全面,让后人能更详细地了解到当时的风土人情,世情市貌,有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咸淳临安志》保存的史料极为丰富,引用的书籍就有200多部以上。此后,元朝没有关于杭州志修篡的记载。而明朝的《杭州府志》凡六部的也只有成化和万历间的《杭州府志》尚存;到了清朝,修篡了康熙、乾隆、光绪《杭州府志》,但最终光绪年间未刊刻;民国时期也曾两修《杭州府志》,其中民国五年(1916)的未完成。

作者简介

潜说友,字君高,号赤壁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塘头(今缙云县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历任知南康军、浙东安抚使、两浙转运使等,封缙云县开国男。咸淳六年(1270),任中奉大夫、代理户部尚书、临安知府。在临安知府任内,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1276年宋亡,潜说友仕元,于福州受宣抚使之命。

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为南宋行在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