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前叶

更新时间:2022-04-20 18:26

垂体前叶一般是垂体远部和结节部的合称,它是由大小不等的上皮细胞索组成的,在上皮索间有血窦和网状组织。据有人研究证明:在强体力负荷情况下,垂体前叶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大,毛细血管扩张,其边区具有弧形轮廓。腺细胞在体积扩大情况下与毛细血管产生更紧密接触,从而使激素更容易分泌入血中。以上说明,在肌肉负荷情况下垂体前叶的机能活性被提高。

概述

系垂体的1个叶。包括远侧部和极小的结节部,此叶占垂体的大部分。

垂体前叶

垂体前叶的腺细胞排列呈索团状,并互相连接成网,网眼内有丰富的血窦。腺实质由3种细胞构成:主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主细胞色浅为颗粒,数量最多,是失去分泌能力的细胞;嗜酸性细胞体较大,含有嗜酸性颗粒,能分泌生长激素,当机能亢进时可引起肢端肥大或巨人症,机能低下则引起矮小症(侏儒症);嗜碱性细胞最大,多分布在前叶周边,细胞内含碱性颗粒,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激素不能满足人体基础或生理、应激等情况的需要而出现的功能减退综合征。大多数表现为一种或几种激素功能低下,少数为垂体激素全部缺乏。由垂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称为原发性,而由下丘脑、垂体柄等病变导致各种前叶激素释放激素不足引起的称继发性。

病因:①肿瘤。以垂体腺瘤最为多见,约50%;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其他如脑膜瘤等。②手术、外伤和过度照射。③垂体前叶缺血坏死。多因难产后大出血所致(详见席汉综合征条、西蒙综合征条和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条)。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浸润性或感染性疾病、特发性(原因不明)等。

临床表现视垂体破坏程度与功能而定。一般估计50%以上组织被破坏才开始有症状出现,75%破坏时症状较明显,95%左右被破坏时症状严重。除占位性病变本身损害的表现外,能引起多种或某种垂体前叶激素缺乏,导致继发性的性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糖、电解质及水代谢功能检查垂体内分泌激素(TSH、LH、FSH、ACTH、GH、ADH等)及相应靶腺激素水平降低。

垂体瘤

垂体前叶细胞的肿瘤称垂体瘤。垂体瘤约占脑肿瘤的10%,大多为良性,恶性极少见。垂性肿瘤按细胞染色及形态分嫌色体、嗜酸性、嗜碱性和混合性4类。近来用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与电镜技术发现,垂体肿瘤分为垂体激素分泌细胞瘤与无分泌功能两大类。垂体瘤临床症状主要有:因瘤体增大压迫邻近正常垂体组织,引起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症;垂体周围组织受压迫造成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与动眼神经麻痹等;垂体瘤分泌过多的激素引起功能亢进症。血中激素测定可以了解垂体瘤的功能状态与垂体本身受压的情况,蝶区X线断层与CT检查是有效而准确的定位方法。垂体瘤治疗现如今多采用手术切除,经蝶手术与显微外科的改良不但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尽管这样,仍有近一半患者手术后需放射治疗。近年来发现了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Bromocriptin),为泌乳素瘤的特效药,为垂体瘤的治疗开创了一条药物治疗的新途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