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南蜥

更新时间:2023-01-05 01:26

多线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 Kuhl,1820),石龙子科南蜥属物种,于低海拔森林地区。白日觅食,捕食昆虫。卵胎生,每产仔5—7仔。

形态特征

上鼻鳞彼此不切;每一背鳞有3—5条明显的纵棱,尾长为头体长的1.5倍。

形态 吻端钝圆,吻长与眼耳间距等长;吻鳞宽大于高;鼻孔位于单枚鼻鳞中央;有上鼻鳞一对,彼此分离;额鼻鳞与吻鳞相接,仅有个别彼此分离;有一对后鼻鳞,仅1号的1侧无;鼻鳞宽大于长;前额鳞一对,彼此相接,有1号标本前额鳞与额鼻鳞彼此愈合;额鳞长大于宽,其前面宽约为后面宽的3倍;顶鳞宽大于长,被间顶鳞隔开,彼此不相接,顶眼尚清晰;颊鳞2枚,极个别有3枚;颈鳞1对,仅1号左侧没有;眼上鳞4枚,第2枚最大,下眼睑被小鳞;耳孔小,圆形,前缘具瓣突,周围是小鳞;颞部鳞片平滑或微弱起棱;鼓膜深陷;上唇鳞7枚,1号标本左侧为6,第五枚最大,位于眼下。体形粗壮,背鳞和侧鳞几等大,覆瓦状排列,体、尾、四肢背面每个鳞片具3—5条纵棱;环体中段鳞30—32行;腹鳞平滑,仅咽喉部微弱起棱;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5倍,尾腹面中央一行鳞不明显扩大,尾易断,再生尾鳞片扩大且无棱;四肢大小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雌性趾端达掌腕,雄性可达肘关节;掌蹠部被粒鳞,第IV趾趾下瓣17—22枚,有1号雌体多达28枚;指趾下瓣平滑或微弱起棱。

生活时,头背鳞片常有显著黑斑,体、尾四肢背面橄榄色或棕色,颜色一致或每个鳞两侧有黑色斑点,有的黑色斑点缀连成行;体侧色深,有的鳞片上有带黑边的浅色小斑点,体两侧各有一条浅灰色窄纵纹,从前额鳞起、经眼上缘至体侧达尾部,此纵纹跨两个鳞行交接处,各占半个鳞宽。腹面白色,咽喉部橘黄色。雄性生殖季节时,体侧为土红色或橘黄色,胁后部较明显。

生境繁殖

生活于低海拔的开阔地,以200米左右的山地丘陵最多。每次产5~7仔。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海南、台湾。国外见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物种保护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无危(LC)。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