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佛

更新时间:2024-03-18 21:38

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鹏南,字云斋,曾用名孙巍,字尧天,号眉园、别号天舌山人,又名剑门老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员,著名书法家。莱阳市穴坊镇西富山村人。辛亥革命老人。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读于青岛黑澜大学(即德华大学),时见国事日非,清廷腐败。

1908年毅然加入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任北方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入山东军官讲习所学习军事,后赴大连秘密联络伐袁。

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任海军司令部参议。

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孙墨佛任大元帅府参军。

1922年叛军炮轰大元帅府时,他与人合计掩护孙中山脱险。事后,孙中山任命孙墨佛为安抚史。

1928年,在河南省创建民权县

1930年,他迁居北京,专事著述。先后纂成《书源》56卷,《孙中山先生年谱》16卷。

抗日战争张自忠壮烈捐躯殉国的敬佩之情。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力主和平建国,坚决反对内战。他撰写的《打不得九论》等反对内战的文章发表后,曾轰动一时。

建国后,受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

1952年经周恩来董必武举荐,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并被推荐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

他毕生还致力于书法和文史研究,自幼随刘大同学书法,后得到王垿、康有为亲授 。初学魏碑,继临“二王”,旁及篆、隶、章草等 。 中年转习狂草,晚年专攻孙过庭《书谱》 。对魏晋六朝碑帖悉习钻研,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真、草、隶、篆四体皆能,造诣极深。时与南派著名书法家苏局仙武侯祠

1987年7月,在北京病逝,终年104岁。

作品一览

孙墨佛著作颇丰。先后撰有《莱阳县补遗诗》,文各一卷,方言2卷,《梦书生花馆诗抄》初集18卷,《风雪楼过眼录》初稿22卷,《民权县案宗卷改革新编》10卷,《南渡随笔》12卷,《天舌山人书画跋》4卷,《古今题画诗万首绝句选》等,多是未刊稿。

另有自作诗词5000余首,均收入《天籁集》中,1987年9月5日,孙墨佛于北京病逝,享年104岁。

曾编纂《书源》三十六卷,《孙中山先生年谱》十六卷,《古今题画诗万首绝句选》十二卷,《古书正义》六卷和自作诗词多卷 。

轶事典故

■少怀壮志,投笔从戎图报国

1884年11月1日,孙墨佛出生在山东莱阳富山西村。年幼的孙墨佛熟读经书、诗词,性情豪放,能做行楷书,长于碑帖金石之学的研究,名誉乡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九岁的孙墨佛考入清政府和德国一起创办的青岛赫兰大学(后和上海同济大学合并)读经济。孙墨佛并不满足学校里“寻章摘句”、“舞文弄墨”的生活,25岁时,孙墨佛依然决心投笔从戎、拯民救国。放弃学业之后,经刘大同先生介绍,孙墨佛加入中国同盟会,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从此,他结识了心仪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终身敬仰追随。

■忠肝义胆,冒险夜救孙中山

1922年6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妄想加害孙中山,尚未觉察的孙中山立陷危困之中。正在这时,担任陈炯明的顾问、同时也是孙墨佛老师的刘大同来到广东。孙墨佛闻讯急往拜望。6月15日下午,孙墨佛去刘大同处,晚餐席上刘大同对孙墨佛说:“吃完饭,为我撰写一幅挽联!”孙墨佛大惊:“给谁?”已有醉意的刘答道:“是个大人物……”

孙墨佛已全然明白,刘大同口中的大人物就是孙中山先生。刘酒后吐真言,不可听之任之,掉以轻心。孙墨佛认定,刘身为陈炯明的高级顾问,酒后言此,绝非子虚乌有,何况他对陈炯明也早已提防在心。但他又想到刘大同亦非陈炯明同类,且又与自己多年师生之谊,怎么办?令他甚费踌躇:刘某,吾师也,孙公,吾长也;师者,亲也,长者,公也。时至今日,千钧一发,我岂能因亲废公,不识大体,而置民族危亡和革命大计于不顾?

孙墨佛想定后,立即找到孙中山的秘书长谢持,将事情和自己的判断详细告知,晓之以有备无患之理。谢于是领孙谒见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听从了孙墨佛的劝告,先让夫人宋庆龄留在住地越秀楼,他自己领谢持及卫士数人,急出便门。这时,孙墨佛已找到海军总司令温树则,温派了200名士兵也来“救驾”,一行人马,先到码头登上了一艘“宝璧舰”,后又派人接出宋庆龄,再转上“永丰舰”,加速驶向海湾。孙中山先生成功脱险,随后秘密由广州前往上海。陈炯明叛军炮轰了越秀楼,却一无所获。

■主政地方,无为而治播美名

上世纪20年代,孙墨佛担任河南省政府秘书。目睹华北兵火连年、匪患烽起,百姓涂炭的惨状,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决意改革,设立县政府制,改变无政府状态,以解决民生问题。孙墨佛被推举当选新设县的县长,大胆开展政务改革。关于新设县的县名,孙墨佛说:“以我之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总理创立三民主义,民权为重,国民渴望有民权,于今更甚,我想,新设县名之‘民权县’最好!”

1930年3月8日,孙墨佛轻车简从,前往民权县上任。当天,孙墨佛命人暂在一处破关帝庙安身,借此访察民情,倾听民声。孙墨佛在民权县,大力推行他的执政思想,为官一方,兴利在民。他首先整肃吏治,平反冤狱,又亲自规划新县城,开辟商市,继而恢复农耕,复兴百业,仅仅一年多,民权县民生大大改观。而他自己和百姓同甘共苦,怜老惜贫,平日布衣粗食,外出或走路或骑驴,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的廉洁和勤政之名远播四方。一年多后,孙墨佛离开民权县,百姓夹道欢送,依依难舍。

■狷介之士,蔑视权贵如草芥

抗战爆发后,孙墨佛激烈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他热切盼望全民一心,共赴国难,他到处奔走,鼓动抗日。应山陕景梅九焦子静诸老友之邀,铤而走险,奔赴南京。又溯江西上,历经苏、皖、赣、湘、鄂、豫,进入潼关,抵达西安。会晤刘子衡,刘此时设帐八仙庵,二人甚感投机,志同道合,决定以讲学方式宣传抗日。此间,在景梅九家又得识林伯渠,交谈甚洽,林老特邀孙刘二人得便往延安一走。

这位刘子衡先生,大名鼎鼎。也是山东人,193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讲过《易经》,后在南京、西安等地为国民党高级官员、将领讲学,柏文蔚、冯玉祥、李济深顾祝同王耀武等都尊之为师,同时,刘子衡又和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人交好,还曾帮助营救过许多被捕的中共人士与群众。

孙墨佛虽长刘子衡18岁,但孙极佩服刘,呼之为“刘先生”,刘则尊称孙为“大哥”。孙刘二人风雨同舟,形影不离,热心宣传抗日道理。

抗战胜利后,孙和刘一家同在徐州居住,一天,刘去了南京,恰好有一客来访,当时第七绥靖区司令方先觉驻防徐州,招待客人时请来了孙墨佛,饭后,客人执意要去看望刘子衡的老母。于是一行人来到简陋破旧的刘家居所。孙墨佛本来有些醉意,又看到眼前刘家的寒伧,心中甚是不满,当着客人面问方先觉:“你看你住的地方,再看看老师住的地方,你看得下去吗?”方辩解说不能怪他。孙听后,益发气上心头,将刘家桌上一碗饺子扣在桌上,指着方斥道:“你当着一军司令,富贵荣华,吃香喝辣,还有脸说!”

方先觉一时尴尬无奈,又不敢冒犯孙墨佛,连忙招呼随从人员将孙扶上轿车回府。途中,孙吐了一车,及至司令部门口,孙急叫“停车!”方以为他仍要呕吐,就让人扶孙下车,不料,孙步履蹒跚地走到司令部门口,解开腰带,哗哗地撒起尿来……众人见状,又急又笑,方先觉心里叫苦,客人忙上去劝扶孙墨佛,说:“孙先生小便,不该选这地方!”孙却说:“我还不知道这是他的司令部,但这个司令部,只配我小便,连大便也不配!”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时,刘子衡已看出蒋介石蓄谋发动内战,便力劝王耀武可以出国治病为由避开内战,王开始听从了,但后来又经不住蒋介石的压制和利诱,最后出任山东省主席,加入了蒋打内战的行列。刘子衡得知后极为生气。于是受李济深之邀,偕孙墨佛,三人至南京晤谈,打算继续劝说王“消极”内战。1946年秋,孙墨佛又往济南去看王耀武。

孙墨佛好酒,王耀武则以好酒款待他。孙一边嗅着酒香,一边对王戏言道:“你送我的是什么酒?莫非民脂民膏吗?若是,我则不敢喝!”

王耀武听了,笑道:“哪里哪里,是我用自己的钱给您置办的!”回头又对副官说:“酒钱从我的钱里开!”孙墨佛听了边喝边说:“也罢,即便是民脂民膏,让我喝了,也比他们喝了强!因为我喝多少,也是坚决不打内战的!”王耀武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很不自在。

1946年11月间,刘子衡在《大公报》上发表反内战文章《打不得九论》,引起南京政府的恼怒。此后,刘孙二人一直被特务跟踪。一年多以后被迫返回徐州。

1948年2月24日深夜,在云龙山招待所正沉睡着的刘子衡、孙墨佛,突然被一阵乱枪声惊醒,接着流弹击碎了门窗玻璃,室内一片狼籍,刘孙二人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巧妙在室内掩蔽,此时,守卫的士兵奋力还击,双方对射良久,暗杀的特务仓皇逃去,守卫士兵亦二死一伤,刘孙二人幸免于难。

■吟哦不辍,诗酒相伴翰墨留芳

孙墨佛一生以诗和酒为伴,又以笔砚碑帖相随始终。早在年轻时,即被人称之“孙颠三癖”。

孙墨佛自幼受儒学教育,每日读经、读诗、写字作文章,有着深厚的基础。后来笃爱诗词,一生吟哦不辍,所写诗歌,能保存下来者,不下万余首。其中包括七律、五律、五绝、五古等形式。在学习古代诗歌传统中,最为钦仰李白杜甫。他在80岁自寿的80首诗前《小引》,自道:“嗜好言情,仰慕别裁别趣;最爱吟咏,私淑诗尽诗仙。”一些诗中,竟有这样的句子:“谪仙醉佛三生侣”,“前身合是李青莲”和“李杜诗歌万世师”……

孙墨佛的诗,气势开张,议论精辟,且精心造语,讲究声律,堪为一代诗才。如60岁所写《醉言之五十一》云:

大道沦亡造化穷,乘时崛起几关雄。

荒年讨伐无文事,乱世乾坤重武功。

五凤楼高红日上,双龙阙迥白云通。

我心已醉谁能解,八海澄清唱雅风。

又如《五绝·登万里长城吊古》云:

虎狼吞六国,勒马问秦皇

万世帝王业,只留一堵墙。

晚年常以诗明志,如《蒋城官舍》云:

一官敝履生身轻,休望人人有好评。

不树丰碑夸德政,但求无过不求名。

暮年,写《咏花眼》,自嘲云:

老来退隐有何能,风味萧然一醉僧,

老眼昏花堪绝倒,一杯酒影满天星。

孙墨佛一生对自己的诗很自负,曾云:“老夫走笔吟豪句,不作人间第二流。”又云:“八十明朝过,梦登李杜坛,论诗双鬓白,报国一心丹”。

孙墨佛活了104岁。从四五岁开始临池直至谢世,一直未弃笔砚,算算写了一百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奇事。

孙墨佛早年习书,取法二王、颜、柳及北碑,后来曾求教康有为,喜临康有为的字,甚至为康代笔……晚年,孙墨老独钟唐孙过庭《书谱》,临写求索《书谱》行草之法,研习探究《书谱》所阐书学之论,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在习书实践中寻求属于自己的风格。

孙老在一首诗中自述:

舐毫泼墨发云烟,唐帖汉碑在眼前。

《书谱》临摹三百卷,诗篇记载五千年。

龙跳虎卧金笺裂,凤舞鸾翔铁砚穿。

“六法”谁知三昧诀,吾宗虔礼万家传。

这里讲“三百卷(遍)”,显然不止此数,为此,老人总结自己临习《书谱》的经验是:“由好入精,由精入妙,由妙入神,由神入化”。像看待自己的诗词创作一样,孙墨佛对自己的书法亦很自负,他这样写道:

大笔挥毫妙入神,龙跳虎卧转洪钧。

闲翻历史从头看,百岁书家有几人?

邓小平80岁生日时,中组部来人请孙老为之写了一幅寿联:

美化乾坤新世界,安排宇宙大家庭。

兴犹未尽,接着又用4尺宣纸,饱笔浓墨,写了一个大大的“寿”。小平同志见了非常高兴。

人物展馆

父子书画馆:在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南丰祠内,于1987年设立“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馆”。祖籍莱阳的孙墨佛为辛亥革命老人,一生工书法、研读诗词古籍。临摹的唐宋等古画几可乱真。孙天牧为孙墨佛长子,为北派山水代表,师从陈少梅。父子均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享年均过百岁。

辛亥革命老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百岁书法家孙墨佛先生(1884-1987)和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馆》名誉馆长、政协天津市书画研究会理事会顾问、长子孙天牧先生(1911-2010)于1987年10月向家乡山东人民捐赠2000多件书画作品和近百件家藏品。为表彰孙氏父子对山东文化事业的贡献,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公园南丰词内为两位老人建立《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纪念馆》并常年展出他们的经典作品。书画馆两间大屋,陈列父子的画作和书法作品及画册,父子的塑像也是遥遥相对。

在大明湖设立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馆,名人名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既促进了齐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济南园林旅游业的内涵。从开馆到现在20年就过去了。20年来,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馆不仅成为大明湖一处优秀景点,也是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展馆,许多艺术院校把这里当作教学基地,追求传统书法艺术和北派山水的后学者们在书画馆也受益匪浅,人们在欣赏书画艺术的同时,更加崇尚大师高尚的艺术品德和人格魅力,并成为后学师法的楷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