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

更新时间:2024-01-13 12:10

延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成帝刘骜孝成皇后许氏的合葬陵,也是西汉帝陵之一。

历史沿革

绥和二年三月丙戌日(公元前7年4月15日),刘骜中风暴毙于长安未央宫,谥号“孝成皇帝”。四月己卯(5月16日),安葬于延陵。

2011年3月—2012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延陵进行了考古勘探。

建筑格局

陵园布局

延陵陵园是指外壕沟、外墙垣包围形成的一个区域空间,包括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建筑遗址、外藏坑、衬葬墓。陵园以帝陵陵园为中心、以四条神道为界线划分大致的功能区域。陵园整体可分为六个区域——帝陵陵园、皇后陵园、东南部建筑遗址区、东北部建筑遗址区、西北部衬葬墓区、西南区域。

延陵陵园由于避让其西北处平陵的陪葬墓与东边的战国秦王陵,其平面形制为东西向不规则长方形,西北角内收,东南角外凸。由于形状不规则,四侧墙垣均不在一条水平线上,都可分为两或三段。主体边长为北墙垣1820米、西墙垣1534米、南墙垣1820米、东墙垣1531米。

陵园共设五座门,主体部分四面墙垣正对帝陵陵园门阙位置各设一门,东南外凸部分西墙设一门。以西门址为例,位于西墙的偏南部,门址平面南北通长82.3、宽4.2~4.7米。门道位于门址中部,宽约3.5米。门址夯土距地表深0.6~1、残高0.9~1.2米。门址周边1~1.5米范围及门道内堆积有大量汉代瓦片。

墙垣之外有内外两重壕沟环绕,南围沟已破坏,西、北、东三面均有保存。内围沟距陵园外墙3~3.5米、宽2~3米、深2.5~3米,两壁较直,截面呈“U”形。外围沟距陵墙垣35~43米、宽2.5~3米、局部宽10~17米、深3~6米。两壁竖直,截面呈“u”形。沟内填土呈黑褐色,土质松软,包含草木灰和瓦片等。

除帝陵陵园内发现3座外藏坑外,帝陵园墙周围还发现17座外藏坑。其中南侧1座,西侧5座,东侧11座。

延陵内衬葬墓分布在西北部、北部,该区域共有墓葬19座,现存封土的13座。这批墓葬东西向排列,共有4排,其中由南向北第一排4座,均有封土和夯筑的园墙;第二排3座,均有封土,东侧2座有夯筑的园墙,西端1座以围沟环绕;第三排5座,现存封土的3座,东侧4座有夯筑园墙,西端1座以围沟环绕;第四排7座墓葬分布在延陵北园墙附近,从陵园西北角沿北墙向东延伸到帝陵北神道附近,其中有夯筑园墙的3座,其余皆以围沟环绕。延陵陵园外调查、勘探共发现陪葬墓36座,大都沿司马门道两侧分布,其中南司马门道两侧最集中,东司马门道、西司马门道两侧也有分布。这些墓葬大多存有封土,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形、圆丘形。墓葬规模大小不一,墓道朝向以南向、东向者居多。有的墓外围夯土墓园,有的发现门阙,有的墓附近堆积板瓦等建筑材料,墓园内有祠堂等与祭祀相关的建筑。陪葬墓主的身份多是当时的贵族或高级官吏及其家族。

帝陵陵园

帝陵陵园位于延陵陵园东南部,平面形制为南北向长方形。封土四周环绕夯筑墙垣,南北长517.7米、东西宽403.5米、墙厚约3.2~5.3米。今地表已无墙垣遗迹,残高2.2~2.4米。墙垣四面正对封土处辟四门,以东门阙为例,其形制为以门道为轴线的南北对称的“三出阙”,门阙基址为一个整体,南北通长112.4米、宽约11~23米、门道宽约6米。南侧夯土台基残长46.7米、宽约8米、高约2米;北侧夯土台基残长27米、宽约7.5米、高约1~2米。墙垣四角处均加宽,最宽处为6.5米,应有角阙之类的建筑设施。

帝陵封土位于帝陵陵园偏南部,呈覆斗形,底部边长156~159米、顶部边长52~54米、高26~27米。封土顶部略偏南位置有塌陷形成的锅底状坑。封土底部四周向外延伸出较平缓的台面,宽约4.2~8.7米。帝陵的墓葬形制为四条墓道的“亚”字形竖穴土圹墓,墓室位于封土下。封土四面正中各有一条斜坡墓道,平面呈梯形。由于封土过厚勘探困难,墓室情况不明。

帝陵陵园内共发现3座外藏坑,外藏坑平面呈长方形,由斜坡道和坑体两部分组成。通长17.4~37.5米、宽1.5~5.3米、坑体深约4.4~9.2米。坑内发现红烧土、木炭,坑底通常有白色板灰痕或漆皮痕迹。

后陵陵园

后陵陵园位于延陵陵园西部,西距西园墙35米,东距帝陵陵园886米。陵园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四周有夯墙围绕,园墙南北232.2米、东西163.2米、厚1.3~2.6米,现地表已无存,残高0.8~1.2米。东、南墙筑有门阙,为“二出阙”,北、西墙有门道无阙。

后陵陵园南部有一道宽2.2~3.4米的东西向隔墙将陵园分隔为南、北两个院落,中部偏东辟有二出门阙,作为南、北院通道。南院东西163.2米、南北51.2米,在其西北和东南分别发现有建筑基址。北院东西163.2米、南北181米,后陵封土坐落在北院正中位置。

后陵封土呈覆斗形,底部边长约87米、顶部边长23~25米、残高约21.5米。封土东、南、西三面距顶部2.5米处内收成台,台面宽约2~3米。封土顶部散落瓦片。皇后陵墓形制为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墓穴位于封士下。封士四面正中各一条斜坡墓道。

附属建筑

延陵陵园内共发现14处建筑遗址,其中帝陵东侧、陵园东南凸出部分布着3座建筑遗址,帝陵陵园北侧分布有5座建筑遗址,其中帝陵北神道东侧由南向北分布有4座建筑遗址,1座建筑遗址分布在北神道西侧。陵园东北部分布着2座建筑遗址。2座建筑遗址分布在陵园西北部、衬葬墓区东侧。2座建筑遗址位于陵园东墙外。

遗址特点

与其他汉代帝陵均为规整的东西向长方形相比,汉成帝延陵西北角内收、东南角外凸,形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怪异的平面形制。形成原因:第一,汉成帝延陵的东侧原有战国晚期秦王陵园一座,近三百年前的秦王陵虽已破败不堪,但遍地的瓦砾、残断的墙垣、特别是依然高耸的陵冢迫使汉成帝延陵陵园的东垣墙只能向西退避。第二,汉成帝延陵西北侧有时代略早的先帝——汉昭帝平陵的陪葬墓若干。陪葬墓的级别虽然和皇帝不能比拟,然在“以孝治天下”的年代,先帝陵的总体格局是绝对不能破坏的,延陵的西北角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文物遗存

2011年3月—2012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延陵进行了考古勘探,采集了大量的实物标本。主要为瓦当、筒瓦、板瓦、铺地砖、空心砖、下水管道、草拌泥墙皮等建筑材料以及陶质的生活器皿如灯、罐、甑等残片。其中云纹瓦当10件、文字瓦当36件、筒瓦7件、板瓦3件、封泥1件、铺地砖、空心砖若干。

研究价值

通过考古勘探厘清了延陵与其东的严家沟战国秦王陵及其西北汉昭帝平陵陪葬墓的叠压打破关系,为延陵名位的确认、延陵的弃而复建、昌陵的营建动因以及延陵的特殊布局形成原因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6日,延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包含延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27日,包含延陵在内的西汉帝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6年10月31日,包含延陵在内的西汉帝陵(含薄太后陵)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19年4月24日,包含延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1年10月12日,包含延陵在内的西汉帝陵入(含薄太后陵)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位置

延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严家沟村西北。

门票

延陵免费开放。

交通

乘咸阳市53路公交在文林路西口站下,步行2.8公里到达。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9日傍晚6点多,村民烧垃圾不慎将汉成帝延陵上的杂草引燃引发陕西咸阳秦汉新城延陵发生火灾。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后立即调派1辆消防车、6名消防员赶赴现场处置。至19时30分在确认现场无复燃可能性后消防员撤离现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