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更新时间:2023-01-04 21:54

张华(1958年10月—1982年7月11日),男,汉族,黑龙江虎林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生前系原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

人物生平

1958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革命军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革命先烈和雷锋光辉事迹的教育和影响,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曾出席县、地两级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高中毕业后,张华上山下乡,来到饶河“五七大学”农场,被选为知青负责人。在饶河农场劳动的1年多时间里,曾出席过共青团饶河县代表大会、县劳模大会和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大会。

1977年,入伍到沈阳军区空军某部。

1977年、1978年,部队推荐张华参加高考,都未被录取。

1979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并于1979年8月25日入党。在校三年的25次考试,多半成绩都在80分以上,最好的数学成绩达到97分,被誉为“军营里的好战士,校园里的好学员”。

1982年7月11日,为救落入粪池的69岁掏粪老人魏志德光荣牺牲,年仅24岁。

人物事迹

勇救火灾

1976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向着不远处的森林席卷而去。时为农场团支书的张华,带领同学们拼命地用刀割、用手拔、用树枝抽,想开辟出一条防火道。但是,由于风太猛、火太大,开辟防火道难上加难。突然,张华有了主意,他二话不说,俯身倒地,在枯草中滚了起来。于是,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也向枯草、荆棘丛中滚去,很快形成了一条防火道。火势蔓延到压平的枯草时得不到充分燃烧,一下子弱了下去,大家趁机扑打,终于将火扑灭。

好人好事

张华在农场劳动时,经常带领大家帮助烈军属、孤寡老人做好事;用自己节约的钱和粮票,资助生活困难的临时工。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拼命拽住受惊的牛,救起一名眼看要被惊牛踩着的女青年;他曾挺身向前用肩膀扛住即将塌下的圆木,使正在劳动的5名青年安全脱险。

1980年暑假期间,张华乘车回东北家乡。有一位孕妇回南方生小孩,没想到在旅途中早产,只好倒车返回工作单位。产妇身体虚弱,归途尚远,举目无亲,急得落泪。张华看到了,主动端水送饭,热情照顾。他和产妇下车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自己姨家,并设法与产妇的丈夫取得联系,然后才放心地登车北去。

1981年暑假,张华回到家乡,正遇上多年罕见的洪水。他家住地一片汪洋,房子浸泡在两米多深的洪水里。张华顾不得多管自己的家,只穿一条短裤,跳到水里帮居民转移,先后帮助四户工人脱离险境,还帮助他们打捞起被洪水冲走的木箱、立柜、木料。

英勇救人

1982年7月11日上午9点多,张华手里提着装有照相机和给弟妹新买的尼龙衫、衬衫等物的挎包,来到西安康复路北口西侧,请在这里设摊的裁缝帮他修改一件衬衣。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一阵焦灼而急促的喊声:“救人啊!掏粪的老汉掉进粪池了!”原来,灞桥区新筑公社69岁的社员魏志德,在疏通粪道时,被沼气熏昏,跌入粪水中。

张华听到呼救声,立刻扔下手中的挎包,像离弦的箭,越过十几米宽的马路,跑到粪池边。这是一个半间房子大小密闭式地下粪池,两尺见方的出粪口露出地面。在气温已达三十六七度的伏天,一股臭气熏得人难以近前。只见张华飞快地脱掉军上衣、摘下军帽,跨上粪池口,沿着竹梯子,迎着令人窒息的臭气快速而坚定地下到3米多深的粪池。

池边的人们看着张华紧紧地握住梯档,倾过身去,伸出右臂,奋力从一米之外的粪水中,拽过昏迷的老人,俯身把他抱起,努力挺直腰杆,疾声大喊:“人还活着,快放绳子!”池边的人们急忙找绳子、扶梯子,准备救人。没料到就在这紧要关头,粪池里浓烈呛人的沼气把张华也熏昏了。只听“扑通”一声,张华和老人一同跌进粪水中去了。

在刘玉庆、王少军、李正学、王伯义等许多群众的协助下,张华和老人被救上来。人们用清水冲洗张华脸上的粪污,但他已经不省人事了。人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张华抬上救护车,送进医院急救室。但是,人工呼吸、注射强心针、清除呼吸道异物、给氧、开胸直接按摩心脏均没能挽回张华年轻的生命。

所获荣誉

张华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四次被评为标兵;在饶河农场劳动的1年多时间里,他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

张华牺牲后,中央军委追授他为“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以他为榜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第四军医大学给张华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3年6月7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华烈士被称赞为全国十大英模之一。在2009年度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张华以高票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张华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张华入伍后,他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经受锻炼,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向支部作思想汇报时说:“我入党就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绝不做一个凑凑合合的党员”。

家庭成员

父亲:张文良,中共党员

母亲:潘英花,中共党员

人物评价

“张华的事迹和高尚人格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在精神道德领域的进步,张华是当之无愧的精神模范和青年代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专家王晓勇 评)

“张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会给人们树起了前进的丰碑。”(人民网 评)

后世纪念

向张华烈士学习

张华牺牲后,他的事迹经报纸、广播电台宣传后,引起强烈反响。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学联、陕西、四川、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别发出了向张华烈士学习的通知、决定、号召。

张华烈士纪念碑

1984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在张华牺牲原址立碑。2014年7月,为康复路拓宽改造和经九路南北贯通,原碑移至校内陈列。

2016年1日上午,张华烈士纪念碑新碑落成仪式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团省委副书记单舒平、四医大校长张士涛、四医大政委季志宏共同为张华烈士纪念碑揭碑。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代表、“张华连”全体学员和“张华传人”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隆重集会,对张华烈士寄予深切缅怀。

“张华班”

张华烈士离世后,第四军医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华班”一直延续至今。学校特意在每一届“张华班”的宿舍里,都安排一个专门的“张华铺位”,成为激励学员们奋发学习的精神动力。四医大还专门成立了“张华传人”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开展医疗义诊、关注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承张华精神,争做张华传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