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

更新时间:2024-07-22 22:51

御花园(Imperial Garden),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宫后苑”,清朝时期改称“御花园”,是明清两代帝王后妃们的休息、游赏场所。

历史沿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宫后苑始建。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院墙以及天一门;广运门改建,改称坤宁门;原坤宁门改称顺贞门。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添建万春亭、千秋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观花殿为堆秀山,增建御景亭;添建浮碧亭、澄瑞亭。

清朝时期,宫后苑改称御花园。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坤宁门重修。

清雍正十年(1732年),浮碧亭、澄瑞亭添建前檐抱厦。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养性斋改建为转角楼。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养性斋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

建筑格局

御花园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面积12015平方米。其南侧为坤宁门,可通后三宫,左右分别有琼苑右门和琼苑左门,通东西六宫。北面过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门和顺贞门,正对着故宫北门神武门。园内建筑以钦安殿院落为中心,采取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排列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承光门和顺贞门。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自南而北建有绛雪轩、万春亭、浮碧亭摛藻堂堆秀山御景亭;西路自南而北建有养性斋千秋亭澄瑞亭位育斋延晖阁。此外,园内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建筑特色

御花园主要有三大特色:其一,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其二,园中古柏藤萝皆有百年树龄。现存古树160余株,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确为石质。其三,彩石路面。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

主要景点

中路建筑

东路建筑

西路建筑

文物价值

御花园是古典宫廷园林的典范,它与内廷的院落曲廊环通,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整体。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方法,使得御花园从格局上与故宫轴线殿堂保持了一致性,不致使宫殿轴线建筑反差过大,做到了宫廷建筑的工整和园林景观的变化相统一。同时,园内建筑多依围墙而建,只以少数亭台立于园中,造成了园内建筑空间上的舒广。而空隙处遍布的苍柏古槐和点缀的盆景奇石等园林小品,为花园增添了几分灵动,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加之园内用各色卵石镶拼成各种图案的路面,更是使得御花园形成了从地面到低空的园林小品,从中空的园林建筑到高空的山顶建筑的多空间和多角度景观。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含御花园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御花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

开放时间

全年实行周一闭馆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00(16:10停止入馆)

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8:30—15:40(16:30停止入馆)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8、101、103、109、124、128、观光1线、观光2线、观光3线路公交车,在神武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御花园约3.4千米,驾车约15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