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法

更新时间:2024-05-21 16:52

战役法(operational art)是指导战役的方法。在军事学术上是战役学研究的对象和成果。

发展历史

俄文“оперативноеисkуство”一词,最先于1922年由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A.A.斯韦钦教授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将其译为“战役法”。

20世纪50年代在刘伯承主持编纂的《军语画一》中,把“战役法”定为军事术语。战役法随着战役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战役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产生了陆军战役法和海军战役法。陆军战役行动的主要方法有诱敌伏击、前后夹击、分进合击、正面强攻、声东击西、筑垒据守、夜间奇袭和迂回、包围、围困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诸军种、兵种合同战役的出现,产生了合同战役法。此后,空军战役法、防空战役法、空降战役法、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法等先后形成。战役行动方法也不断发展,四面包围、多点突击,两翼突破、钳形攻击,中间突破、两翼卷击,地空(海空)联合立体突击,正面佯攻、侧后攻击,依托阵地顽强抗击,利用空间节节抗击等得到广泛运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役法是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其显著特征是在人民战争的条件下,灵活机动,扬长避短,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基本战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役行动方法主要有:诱敌深入,创造有利战机歼灭敌人;采取佯动等措施调动敌人,乘隙歼敌;敌进己进,分进合击;围城打援,攻城阻援;虚留生路,围三阙一;以攻为守,各个击破;攻防相济,防反结合,以反破敌等。各种战役由于敌情、地形等客观情况的不同,战役法也有所不同。

现代战役准备与实施的一般方法是:战役准备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周密的侦察,对侦察获取的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将己方情况同敌方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衡量彼此的优劣、长短,计算双方力量对比,联系作战环境,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战略意图和受领的任务,着眼全局,找出克敌制胜的战法,定下战役决心。依据决心精心制定战役计划,特别要周详地计划初战。战役计划须有多种方案、多手准备。依据敌对双方的战略和战役企图、战役军团编制装备特点、作战环境,正确选择作战地区,预设歼敌战场,力争在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条件下作战。适时隐蔽地集中兵力,建立有利的战役部署,同时以多种手段迷惑、分散、削弱敌方,造成有利的歼敌态势。周密组织诸军种、兵种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建立完善的战役保障体系,落实保障措施。战役实施时,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创造战机,灵活运用战法,出敌不意地发起战役。集中兵力、火力突击敌主要目标,将信息、火力、机动紧密、有机地结合,采取多种手段对敌全纵深实施打击,各个歼灭敌人,或坚决扼守要点,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在关键时间、地点适时投入预备力量,歼灭被围之敌或打击进攻之敌。根据战役发展和战场情况变化,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法,适时进行战役阶段转换,保持战役主动权;当被迫处于被动地位时,及时设法摆脱,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作战。积极进行反破坏、反封锁斗争,保障战役后方的安全和稳定,及时、不间断地进行人力、物力补充,保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新的军种、兵种的建立,将出现新的战役样式和新的战法,战役行动的纵深性、立体性、融合性、多维性将进一步增强,战役法的内容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分类

按类型,分为联合战役法、合同战役法和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军种战役法;

按规模,分为战区(方面军群)战役法、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役法和集团军战役法;

按样式,分为进攻战役法和防御战役法以及其他不同样式的战役法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