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词

更新时间:2023-12-12 01:29

明词,指明代的词作,近三百年的明代词史,大致经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沿袭元代词风绪余的前期词;大受南曲影响、对唐宋词创造的文体规范形式形成强烈冲击、因而“据形移步”、“阡陌大开”的中期词;在词谱之学风行的背景下,部分复归唐宋词“正则”、而又有所创新的晚期词。虽然明词不免于神疲、境熟、语率易、意尖薄的毛病,但它在大变和复归之中,却试探了词体对于音律、用语、境界、美感等方面的出格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它影响了清词的开局,促使清代词学流派中人更自觉地反思词的美学特征究竟停泊在何处。它是不能被一笔抹杀的一代词。

明初期词

明初词坛,刘基(1311-1375 )、杨基(1326-1378)、高启(1336-1374 )等人,由元入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

所作词能自成家数,各具特色,尚存宋元遗风。刘基,曾佐朱元璋定天下,任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因被诋

毁,忧愤而死。所作诗文,闳深顿挫;所作词,有的“感喟激昂”而又表现得十分凄婉,有的于委宛摹写中,并

寄深意,尚多可读篇章。杨基的词有的带有托意,所感甚深,颇为缜丽并有一种清气行乎其间,亦耐玩味。

启的词或“以疏旷见长”,或“极缠绵之至”(沈雄《古今词话》),并有宋元风韵。在明初文坛上,杨基、

启与张羽徐贲齐名,世称“吴中四杰”,张、徐不以词名,杨、高的词却颇有影响。此外,瞿佑(1341-1427)等

人“风情丽逸”,所作词“多偎红倚翠之语,为时传诵”(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也不失词的本色。

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充实的思想感情,而且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后来明词中常见

的轻浮浅薄之病,这时都还未显现出来。论者每谓明词中衰,而此时固未尝衰。因此,这里所谓第一阶段,实际

只相当于明词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明词的序幕。

明中期词

明代中叶以后,词风日下。杨慎王世贞汤显祖等人,多所制作,却都不是当行作家。杨慎王世贞博闻

广识,堪称一代通儒,其所作词也有过人之处,只是逞才恃博,“强作解事”,与乐章多有不谐(朱彝尊《词综·发凡》)。汤显祖是著名的传奇戏曲作家,出其余绪而填词,虽偶有佳作,却“患在好尽,而字面往往混入曲

子”,与两宋蕴藉之旨相距甚远(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杨慎等人的创作实际上已将明词引上了歧途。此

外,钱塘马洪虽然以布衣终身,并精于诗词,自谓四十年仅得百篇,但其所作词,名为《花影》,不过“月下灯前,无中生有,以为假则真,谓为实犹虚”,气骨轻浮,缺乏新意。明代还有一种风气,两宋诸名家词,不很显于世,而《花间》、《草堂》诸集,却独盛一时,成为文士填词的样板。明人的填词托体不尊,有的人还将填词当作酬应献谀的手段,更使词格愈趋卑下。因此,明中叶以后,词的创作已渐凋敝。虽然这些词人有这些缺点,但是他们以其创作实绩,使这一时期的词坛呈现出生机勃发的中兴气象来。

这又是一个远绍前哲复兴词学的时代。明人有词话,有词选,有词谱,皆自此期始,亦以此期为多。举其要则有杨慎《词品》,陈霆《诸山堂词话》和张綖《诗徐图谱》。另外还有十余种词的选本。从而使得近乎失传的词学又呈薪尽火传之势。

明末词

到了明末,由于社会发展变革,才给词的创作带来一线生机。明代末期,满族贵族集团统兵入关并建立清

朝,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的社会矛盾。陈子龙在抗清斗争中英勇牺牲,其门生夏完淳,年仅十七,也以身殉

国。陈子龙的词托体骚辨,所指甚大,“言内意外已无遗义”,早期所作风流婉丽,婀娜韶秀出于刚健之中,后期

所作绵邈凄恻,神韵天然而又有不尽风味。陈子龙是转变风气的第一人,允为明词大家,陈延焯、刘毓盘等人均

推许陈子龙为明代第一词人,常州词派一代宗师谭献更是将陈子龙置于明清两代词家之冠,“清词殿军”朱祖

在清词点将录中将陈子龙对应于晁盖,以强调陈子龙在清词振兴中的先锋作用。夏完淳所作《玉樊堂词》,“慷慨淋漓,不须易水悲歌,一时凄感,闻者不能为怀”(沈雄《柳塘词话》)。他的某些作品,“声哀以思,与莲社词《双阙中天》阕,托旨略同”(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与陈子龙同时,入清后犹有创作活动的屈大均、王夫之、金堡(释澹归)等人也是能词者,他们的创作,同样不可与一般“批风抹露者”并论。因此,陈子龙、夏完淳以及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的出现,使得明末词坛焕发光彩,不仅挽救了一代词运,而且也为清词中兴开了风气。考察明词的发展史程,明清易代之际既不应与前一阶段相连属,又不宜作为一个阶段。但这一时期却产生了陈子龙这样的杰出词人,以及一大批虽不足以词名家却写出了不少好词的抗清英烈。他们既为近三百年的明词构成了辉煌的终结,又为清词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明词的起始与终结,都在血与火的背景映照之下,客观上使明词的一首一尾,都显示出瑰奇多姿的风采。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晚号大樽。明末杰出的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

陈子龙是明代杰出的婉约词名家。词在南宋灭亡之后的四百年左右时间内,逐渐进入衰微。陈子龙扭转了这

个局面,开创云间词派,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词派,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

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

熠熠生辉,并为清代词的中兴开辟了道路。他的词风影响了他去世后近半个世纪,对词坛回归南唐、花间、北宋

风格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大词学家之一的龙榆生先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

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著名学者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评价:“子龙之词,则直造唐人之奥宇。

……陈子龙之《湘真阁》、《江篱槛》诸词,风流婉丽,足继南唐后主,则得于天者独优也。观其所作,神韵天

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言内意外,已无遗

议。”清末著名词人、词评家谭献更是对陈子龙倍加推崇,认为他是明清两代第一词人:“有明以来,词家断推

湘真(陈子龙)第一。”这个说法难免过誉之嫌(因为清词尚有其他名家可与陈子龙抗衡,而未必是陈子龙第一),却也可以看出其词成就之大。陈子龙词集有两部,分别为《江蓠槛》和《湘真阁存稿》,后世以“湘

真”代称陈子龙,即因此而来。

夏完淳

夏完淳 (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是陈子龙的弟子,抗清事败

殉难于南京,年仅十七岁。他在国变之前的词作也不外“晓风重楼人未归”“东风轻薄误多情”之类,而一旦国

难家仇当前,他的词便勃发出沉郁凄清之气,如《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

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

日,灵旗空际看。(已被收录于9年级语文课本)

明代词学研究

明代除了出现若干较为出色的词作家外,在词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关词谱、词韵专书,明代

传有张綖的《诗馀图谱》、程明善的《啸馀谱》、徐师曾的《词体明辨》(附词谱)以及沈谦的《词韵》;词的选

本,有杨慎的《词林万选》、陈耀文的《花草粹编》、董逢元的《唐词纪》以及卓人月的《古今词统》;词话

杨慎的《词品》、陈霆的《渚山堂词话》、俞彦的《爰园词话》、贺裳的《皱水轩词筌》等数种。此外,毛晋

汲古阁刊行《宋六十名家词》和《词苑英华》,吴讷汇辑《唐宋名贤百家词》,也为词的辑佚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