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更新时间:2024-05-15 10:45

春寒是指每年3~4月份受冷空气影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日最低气温5℃以下,并伴有大风或降雨,日照很少的天气。

防春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期,气候变化快,易诱发多种疾病,所以这一时期尤应注意早春有备防春寒,晚春调养治春火。

春天人体阳气升发,身体表面毛孔张开,而突降春寒又会导致毛孔迅速收缩,忽开忽闭,体内调节功能一时难以转变,遂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或引起宿病发作。据最新的医学资料显示,早春为一年中心肌梗塞的高峰发作期之一,这是由于环境变化的刺激,心脏耗氧量上升,而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冷空气使外表皮肤血管收缩,会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往往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中风。 所以,适度春捂是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宁愿偏多,而重点是捂身体下部,保养阳气,抵抗力增强,可避免寒邪入侵,有效地防止多种传染性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壮阳气,以预防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其次,春天以肝气当令,晚春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天常见的鼻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症,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疾等疾患,这时需调养肝气去春火,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有芹菜、油菜、胡萝卜等;果品有栗子、红枣、枸杞子、菠萝等。将这些食品科学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营养,特别是蔬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要。另外,晚春还要防止肝火上扬,因此,除了药食调理,还需调养精神,制怒养肝。

倒春寒

倒春寒特点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严重的倒春寒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老人如何预防“倒春寒”

一是要春捂,当气温上升时不要过快的减衣,当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

二是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

三是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这对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