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者

更新时间:2022-01-01 10:41

《普通劳动者》是王愿坚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后又转载于1958年第11期《人民文学》。

内容简介

林将军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因为迟到,工地上能推能抬的工具已找不到,他只好用手提筐。这时,年轻战士小李主动向这位上了年纪的“单干户”提出结成“互助组”。两人结伴抬筐。在抬筐中,小李俨然以“老战士”自居,向“老林”介绍种种经验,他们还为了自己能多出些力而发生“争执”。在工间休息时,疲劳和伤痛引起林将军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不知将军身份的小李为“老林”讲起从分队长那里听说的红边长征时的故事。二人围绕“红军煮皮带吃”发生争执。参加过长征的将军认为长征中吃皮带在那样的环境中丝毫没有特别之处,结果“激怒”了小李。暴雨袭来,将军以部队指挥员特有的经验和责任感,指挥人们冲上装料台,击风博雨装斗车。同时,分队长带着刘处长找到小李,解开了将军的身份之谜,叮嘱小李留心照顾将军。小李感到“意外”,落下了泪水。在暴雨中,小李和林将军再次互助合作。小李悄悄把筐绳往后挪了半尺。这回,将军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通过日寇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发表了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的《党费》《七根火柴》等作品的王愿坚,开始扩大创作的题材领域,将创作视线转向了革命前辈的新生活,把描写革命前辈们在和平日子里的生活和他们用优良作风和品质教育人民作为创作任务。这一时期,他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革命前辈,被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对下级的平易近人所深深打动。于是,他很想用小说来表现这些优良作风和品质,但一时构思不出来。后来,他去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时,偶然发现和他一起劳动的一位亲切的老大哥实际上是中校,军衔比自己高,是一位领导。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启发,进而联想到当时毛席和党中央多位首长都曾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过。于是,他决定将平时所了解和熟悉的老一代革命家长期以来保持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的事迹,集中到那位中校同志及其所表现的普通劳动者的姿态这一点上加以概括,构思出了小说《普通劳动者》的初稿。

人物介绍

林将军

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干部。矿工出身,参加革命28年来当过连长、团长、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部长职务。他淳朴谦逊、平易近人、吃苦耐劳,富有经验,知道群众心理,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九年前,他带着部队打下十三陵这片地方。九年后,他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在劳动中,他处处表现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李守明

青年战士,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年轻一代,积极热情,泼辣大胆,有理想,有干劲,虎虎有生气。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在工地上没有一刻安生,而且他的合理化建议特别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充满了爱。虽然因为年纪小、缺乏足够的锻炼而不免有些稚嫩,在困难和重大斗争面前有时也显得急躁,沉不住气。但他勤恳好学、坦率乐观、谦虚地向革命前辈学习的精神,却赢得了同志们的喜爱和信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描写了林将军和新战士小李一起参加水库劳动中的典型事件,刻划了林将军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赞扬了革命前辈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及这种作风对青年一代的深刻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中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友爱互助的亲密关系,并充分展现了革命传统在新一代身上正在发扬光大,使人们感受到千万个普通劳动者身上迸发出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启示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下,继续沿着革命道路勇往直前。

艺术特点

细节描写

小说选择了一系列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进行生动的艺术描绘,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将军来到工地,“觉和自己像个迟到的学生走进课堂一样,很不好意思,他拉了上校一把,悄悄地把行李放好,然后把草帽往前拉了拉,走上前去”。这一细节把林将军因开会迟到工地时的内心活动生动形象地呈出在读者面前。

景物描写

小说的景物描写形象、贴切,独具匠心。在写景方面,场面雄伟广阔,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而且起到了映衬人物和烘托主题的作用。例如作者描绘雷雨前大坝的一段,以云层当大海,以大坝当军舰的比拟,描写爆炸山崖,“大坝两头,像两个炮群在集中发射,不时腾起一簇簇花朵似的烟尘”,形象地描绘出工地的火热气氛。在写物方面,能“体物入微”,把又热又闷的空气形容成“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把托拉机牵引的空斗车比喻成“像只掐了爪的大蜈蚣”。

表现手法

小说采用误会法和穿插法。通篇小说是建立在战士小李误把一起劳动的将军当成“不是门房就是伙夫”这个基础上的。用这种表现手段,可以造成矛盾和波澜,使只有两个主要人物的单调劳动场面动变得生动起来,从而突出将军的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风格。小李因为误把将军当成普通人,彼此以“小李子”“老林”称呼,还以劳动中的“老战士”自居,以“教训”的口吻对这位老同志表达关心。二人一起抬沙土时,小李为照顾老同志尽量把重量放在自己这一头,被将军发现,两人争执起来,但“争执归争执,他们却合作得非常的好”。这些细节十分生动地表现将军的普通劳动者姿态。而小李给将军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讲述红军爬雪山的故事,还问他“见过将军吗”,则描写出了小李对老一代革命家又敬仰又带有孩子般天真气的特点。

小说巧妙自然地使用了穿插法,如将军初到工地时回忆起此地正是九年多以前他带部队准备攻到的阵地;吃晚饭时,从将军劳动半天后感到腰酸背疼,联想到他1935年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打断过一根肋骨。这些情节的穿插没有繁琐枝蔓之感,而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将军此时此地的联想,把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与和平年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豪迈劳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写法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使人物形象显得丰富,给人一种立体感,同时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言风格

小说语言风趣朴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林将军因故迟到时,他说“既然掉队了,就得赶快补课,做了‘插班生’也比‘留级’强”,这种风趣幽默的语言,揭示了将军不甘落后努力争先的思想。小李出场时的第一句话以及主动与将军组成“互助组”,语言活泼幽默,体现了时代特点。小李和将军在共同劳动中发生争执时,将军说:“咱俩加起来够七十岁,我就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你还糊弄我。”将军不示弱,将绳子拉在自己一边,小李说:“来,你掌舵,我带头。”这些风趣横生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各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作品评价

教育部前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叶圣陶:《普通劳动者》能够精心雕凿,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真正的小说……这篇小说写景写物都精,写进去的都有用处,不浪费笔墨。

《文艺报》前主编、文化部文学艺术院前副院长冯牧:这篇表面上看来分量不大的作品,却具有着这样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把读者的思想情感带进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使他们感到宛如亲自置身于一支社会主义劳动大军中间,和那些战斗的人们同欢乐、共呼吸;使他们不能不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热情浸沉到这一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洪流之中。……《普通劳动者》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并没有借助于任何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按生活的真实面貌非常简洁地、富有说服力地表现了共产主义者和革命战士的极其可贵、极其重要的品质。它成功地写出了两个共产主义劳动者的形象。

作者简介

王愿坚

山东诸城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山东滨海干部学校学习。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文工团分队长、政治部报社编辑、新华支社记者、编辑室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7兵团政治部文艺干事,《解放军文艺》编辑,大型回忆录《星火燎原》编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党费》、《七根火柴》、《后代》、《普通劳动者》、《珍贵的纪念品》,电影文学剧本《四渡赤水》、《闪闪的红星》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