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庵

更新时间:2023-12-06 17:30

沈定庵(1927年2月1日-2023年1月25日),绍兴人。书画幼承庭训,6岁习字即受邑中书画大师徐生翁先生嘉勉,一生受持。

人物简介

沈定庵,1927年出生,浙江绍兴人,曾拜徐生翁门下。他对书法艺术传统有精湛的领悟,同时又具深厚功力。他我行我素,师古不泥古,敢创新,正如其性格一样,在艺术上同样是嶔崎耿介;还有重要一条,就是他广博的学识与多方面的素养。”沈定庵对徐生翁书法创作成就的归纳,其实也是对自己在书法艺术追求中的总结。沈定庵所谈的“三大要素”,何尝不是组成自己书法的三大要素。

沈定庵对传统书法的精湛领悟,首先表现在对“舍二王以外,不知有书”观点有疑。对于隶书的学习和创作,人言必称东汉。这没错。隶书是东汉的主要书体,其规范性、普及性高于其他书体,得到庙堂与民间的一致拥趸。政治背景,社会心理,决定着文化发展的轻重缓急。隶书在东汉赢得了发展和普及的历史空间,自然会使这种宽博、厚重、典雅的书体提高到审美的层次。

隶书命运与篆书一样,当楷书、行草书在魏晋隋唐高度成熟以后,隶书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书法家隶书的轻视,缘于楷书、行草书的流行和审美心理的变化。

清代,隶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清代书法家强调书法创作的艺术特性,或者说,清代还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以艺术的目光来看待书法。“根据有关文献粗略统计,清代擅长隶书的名家有五百余人,笔者所见存其墨迹者(包括印刷复制品),亦不下三四百人,从皇亲国戚到布衣庶民,从名公巨卿至方外闺秀,从通儒学者至画家印人,论其身份可谓无所不有。”

清代历史并不漫长,必与清代人的审美观念会发生一定的关联。沈定庵对清代隶书热爱,并不是赶清人的“时髦”,而是凭借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清代隶书艺术魅力。传统隶书在清代得到了多元化的解读,这是促进清代隶书发展的“言论”基础。朱彝尊将隶书分为方整、流丽、奇古。王澍在《虚舟题跋》跋《礼器碑》时,将汉碑书风分为雄古、浑劲、方整,而在《竹云题跋》里,又将汉隶分为古雅、方整、清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列举汉碑的风格,有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凝整、秀韵等。

沈定庵隶书,首先基于博大精深的汉隶,得其整饬、气韵、神采。沈定庵以具有现代精神的书法家的良知,不安于现状,持续扩展自己的审美空间,发现了清代隶书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价值。沈定庵的隶书笔法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方笔、圆笔的交叉,也有中实中虚的变幻。前者源自于汉碑的恩泽,后者得益于伊秉绶墨迹的影响。笔者目睹了沈定庵先生的隶书创作,所书“友芝兰”三字,让我看到了沈定庵隶书的笔法和结字特点。沈定庵作隶书逆如平出,笔画均匀,收笔不蓄势,使线条有灵动之感。传统的隶书多作回锋顿笔,沈定庵的最后一笔顺其自然,略见楷书用笔的特点。篆书与隶书有血缘关系,篆书用笔没有提按,强调“中实”,隶书亦然。让笔画中段饱满,是清代一部分碑学派书家推崇秦汉碑刻的理由。华人德说:“笔法从篆书的单一均匀到隶(分)书到楷书的逐渐丰富,这是一个发展规律,只是隶书追求朴茂,故不宜以楷书提按笔法用之于隶书,提按成分愈多,朴茂之气就愈少。”

沈定庵隶书呈纵势,有雄强之气。这一点胎息伊秉绶,又极大借鉴石鼓文的结字规律。篆书要求对称,向往平衡,沈定庵的隶书吸纳了篆书某些优点,线条曲折,字形流畅、昂扬、厚重,具有现代审美语汇。当代书法家隶书作品,具有如此的现代感和现代视觉力量,并不多见。

对于隶书,沈定庵提出“理通”、“力遒”、“形美”。“理通”,合乎规矩法度,“力遒”,是指写得力饱气足,“形美”,是指书法优美的造型。这三点,就是沈定庵对自己隶书创作的概括。

作品介绍

沈定庵他的书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故宫博物院等收藏,还出版《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书法集》等作品。沈定庵曾任中国书协二届理事、浙江书协首届副主席,现为兰亭书会会长,浙江文史研究馆官员、浙江书协顾问等。

人物生平

沈定庵1927年2月1日出生,号小山,浙江绍兴人。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图书馆工作,1980年退休。幼承家学喜习书画,早年事师冯凌云、林众可诸人,后又得徐生翁指授。学书编临汉魏诸碑,善于兼取并蓄。擅多种书体尤以隶书见长,所作伟而秀,雄而润,力厚骨劲,气韵生动。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被收入专集,在多家专业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及碑刻。作为21名中日著名书法家之一出席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著有《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思想》、《徐生翁先生及其书法艺》等论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浙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兰亭书会会长,绍兴市书协主席,绍兴市政协常委。擅长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际书法展览,西泠印社展等。著有《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隶书二种》、《定庵随笔》等。当代隶书大家。

沈定庵先生出身书香门弟,家学渊源深厚,父亲华山先生是大画家王一亭的入室弟子,曾在绍兴约集越中知名书画家,组织镜湖画社,自任社长。庶母诸氏,也擅丹青。沈定庵先生五六岁时,常在父亲的画室中翻阅画册,信手涂鸦。一日,邑中著名书画家徐生翁到沈定庵家来,见到他习的字,大加赞许,嘱父加以诱导。以后,他开始临摹伊秉绶的《默庵集锦》,每每心摹手追,几至废寝忘食。一次上街,偶然瞥见一家店铺里挂着伊秉绶的手迹,顿时如醉如痴,双腿入定一般,再也挪不动,竟大胆开口求借。店主摇头说:“不能借。但你要喜欢,可以到这里来临写。”他果然回家连夜磨墨盈瓯,备好纸笔,第二天一早就如约去临摹。天赋秉性加上勤奋好学,使他进步很快。

2023年1月25日,沈定庵在绍兴逝世,享年98岁。

书法经历

破例收徒

笑谈一鸿儒,书坛一名家,外貌如弥陀再世,内心却童未泯。这是沈定庵10多年来定格在笔者脑海中的一幅大写意。今年已76岁的沈定庵,方脸、宽额、肥耳、细眼,一个典型的老绍兴。冬天头上戴一顶暗红八角帽,脖上围一条丝质花巾,一红一花,让他很快从芸芸众生中跳脱出来,打上了儒雅倜傥的标志,就像他的隶书,由汉而入,师承伊秉绶徐生翁,却又独辟蹊径,自成一体。

徐生翁先生耄耋之年,年已三十的沈定庵立雪徐门,终使徐生翁破例收了他这个门徒。从此书艺大进。

兰亭书展

1987年,沈定庵应邀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兰亭书法联展。他带去的一幅作品是徐文长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当时新加坡书家见了这幅作品,便竖起大拇指:“伊秉绶!”而沈定庵却脸红了,觉得自己的书法个性还不够显明。从此更下苦功,穷其变通。

1999年,沈定庵再次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展。这时的沈定庵神定气足,目光炯炯。面对潮涌般的参观人流,他缓缓漫步于自己的书法作品间,这时有当地同道名家怂恿沈定庵当场露一手。沈定庵也不推辞,脱下大衣,摘掉帽子,卷起双袖,向四周扫了一圈,嘿嘿笑着,挥毫便成一诗:“海上方壶景,狮城处处新。兰亭修禊日,俯仰即嘉宾。”在场的人都窃窃私语:

1987年的中日兰亭书会活动,有中方和日方50多位著名书法家参加。大家追仿晋朝永和九年兰亭雅集,列坐曲水之畔。觞,慢慢地就停在了沈定庵的面前,沈定庵轻轻端起,一饮而尽,抹嘴之余,就有了“无诗须饮酒,不饮且吟诗。诗酒同怀抱,挥毫正及时”之诗。沈定庵不紧不慢,清一清嗓子,用纯正的绍兴话高诵,别有韵味。诵毕,沈定庵又即兴挥毫,一气呵就,博得在场的沙孟海启功等同道一片叫好。

每年兰亭书法节上,沈定庵总是一个亮点。在曲水流觞即兴吟诗,在右军祠内挥毫泼墨,在席间喝绍兴老酒,吃红烧大肉,满脸红光,细眼微眯,谈笑风生,率的天性便一览无余。’91绍兴国际兰亭书法节上,沈定庵在人潮的簇拥下,款款走到一张四方桌前,舔笔运腕立就“晋竭右军祠,行吟曲水边,兰亭邀远客,欢笑落樽前”,掌声四起。沈定庵又被前呼后拥“挟持”到一小屋内,索其宝。汗珠早就沁满了他的前额,脸红得发亮,于是索性脱了西服,一幅端庄凝重的隶书“慎思笃行”顷刻写就。有人看了赞曰:沈定庵的字劲道是太足了!另一个人附和道:“喝点老酒还要足呢!”沈定庵接口笑道:“没老酒喝,喝!”说着,随手端起桌上的一杯茶,大喝一口,小孩一般地笑了起来。

书法泰斗

画家吴冠中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艺术犹如一间大房子,只有将所有的门窗都打开,才能八面来风,进出自如。沈定庵会画能写,又善于结交鸿儒,日积月累,旁类艺术就如一扇扇打开的门窗,在他心中通透无比。

古越书坛,历来才技精湛者甚多,书法泰斗沈定庵便是其中之一。沈老出身于书香门第,学书遍临汉魏诸碑,擅多种书体,尤其以超凡脱俗的隶书见长。尽管名声响彻国内,但年岁已高的沈定庵并没停止脚步,依旧为书法事业奋斗着。为了绍兴的书法事业,沈老前后花费7年多时间,搜集绍兴近现代书法名家资料、作品,编成《近百年绍兴书画、篆刻名家小传》。

书法特点

书法跟做人一样,一定要端端正正

定庵书法

走进沈老家,书香扑面而来。与沈老交谈是种享受,他言语间谈笑风生,眉宇间神清气爽。沈老虽师承伊秉绶徐生翁,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沈老的书法作品,不管是斗方还是条幅,长卷还是横披,都融朴茂、谨严、古拙、雅致于一体,他的书法体势雄强而又低回婉转,笔力遒劲而又意态丰盈,既蕴含了“碑学”的高度,又展现了“帖学”的风神。

沈定庵6岁那年,父亲华山先生描摹了一幅西藏班禅的,由年幼的沈定庵题了字,悬挂在他的镜湖画社里。一天,著名书画家徐生翁造访镜湖画社,寒暄几句之后,徐老先生的目光落在了这幅画的题字上,当他得知是沈定庵所写,便叮嘱华山先生:“这个题字别看东倒西歪的,但有一定的风格,应该好好培养。”

不解之缘

时隔70多年,沈老把小时候的这件事写进了关于徐生翁的小传。从那年起,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那年,沈定庵曾追随父亲去广东湛江,回绍兴后,于上世纪50年代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那年他30多岁。之后,沈定庵成功举办过很多个人书法展。尽管如此,但沈定庵始终念念不忘第二故乡湛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沈老终于有机会再赴湛江,展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这两地办的几次展览是沈老印象最为深刻的。

“归属感”

书法大家博爱的气度中始终有着对故乡的“归属感”。这是年事已高的沈老依然潜心创作《近百年绍兴书画、篆刻名家小传》的原因之一。

对于学习书法,沈老有着自己精到的见解:“书法就是要有恒心,学一个帖,写一个碑,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像它。时间长了领会了,等神似后,就要主动创新。有一次我写到一个‘君子’的‘君’’,下面有个‘口’字,我这个‘口’写得不方不正,父亲看到后严厉地批评我。从这个细小的事情看,书法跟做人一样,一定要端端正正。”自此以后,沈定庵凡下笔前,必先想一想父亲的教诲,别说是一个“口”字,有时候一撇一捺,他也要看个十遍八遍,斜了没有?歪了没有?他都要弄清楚才罢休。

“业余作家”

沈定庵的隶书对联

除了在书法上的造诣,沈老在绘画上也表现了过人的天赋。从练书法起,他的绘画也就一起开练了。早在1958年,沈定庵的书法已家喻户晓。那个年代跟现在不一样,书法绘画更多的是爱好,不能用来谋生的。所以许多亲朋好友找到沈定庵,让他给他们写个条幅、画幅画什么的,沈定庵这个人比较热情,从来不拒绝。但后来发现画一幅作品要花很长时间,而他的工作又很忙,所以他就放弃了绘画。也有人对他放弃绘画表示可惜,可沈定庵却觉得,书法到今天有所建树,那还得“感谢”当年的“放弃”。

1979年,退休后的沈定庵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上。2000年,已经在古越书坛上赫赫有名的沈老,开始把目光投向绍兴老一辈卓有成就的书画篆刻家,他要把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父亲与这些书画家的交往点滴汇集起来,他要为他们写一本书。沈老一改以往小传文体较枯燥的说明介绍性体裁,他改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近百年绍兴书画、篆刻名家小传》。在沈老笔下,他将许多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如徐生翁、袁梦白、赵雪侯、范守白、李鸿梁周茂斋等等鲜活的一面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他说,这本传记,对于后人研究绍兴书画家们的创作艺术,有一定的作用。

默默耕耘

沈定庵老先生常说:“我们绍兴人杰地灵,书画家在全国的分量占有很大比重,许多书画前辈为书画、篆刻事业默默无闻地耕耘一生,可早些年社会条件有限,尽管许多书画家都有着精湛的技艺,但因为他们或足不出户或行事低调,为人所知者并不多。现在我既然有这样的精力与能力,就想把他们的业绩保存下来,让更多的后人知道。”如果大家还有老一辈书画家的相关作品和资料,可以跟他联系,以便充实到他创作的小传里面去。“我当了一辈子书法家,第一次当这个‘作家’,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在沈老的案头,除了笔墨纸砚,一旁还堆放着一叠叠厚厚的他从四面八方搜集而来的书画家的资料。厚厚的资料上最醒目的是沈老的那一把黑色厚重的放大镜。

宝贵财富

沈定庵这位在书坛耕耘了一生的著名书法家,他在全心投入绍兴的书法事业的同时,又在为绍兴书画的精髓保存与传播“树碑立传”,笔耕不止。沈老的这种精神让人感动。相信他的书法和他的小传,必将成为绍兴书坛一笔恒久的宝贵财富。

相关报道

2012年,沈定庵接受湛江晚报采访,对于旧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