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3 18:21

癣是霉菌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可分浅部霉菌病和深部霉菌病,如肛周皮肤癣属于浅部霉菌病。它多由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所致。夏季多发,冬季少见,中医学记载的阴癣圆癣、疠疡风、紫白癜风等类似于本病。

病因

由于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而发为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而发为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则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则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临床表现

1.白癣

多见于儿童,尤以男孩为多。病变初起,头皮覆盖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白色鳞屑斑片,头发自行折断,长短参差不齐。在接近头皮的毛发干外围,常有灰白色菌鞘围绕。自觉瘙痒。发病部位以头顶、枕部居多,但发缘处一般不被累及。青春期可自愈,新发再生,不留瘢痕

2.黄癣

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流行地区成人亦可发生。其特征是黄癣痂堆积。癣痂呈蜡黄色,肥厚,富粘性,外观呈蝶形,边缘翘起,中央微凹,毛发从中贯穿,有特殊的鼠尿臭。除去黄癣痂,其下为鲜红湿润糜烂面。头发干燥,失去光泽,散在脱落,日久痊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自觉瘙痒,病程慢性,多从儿童期开始,持续到成人。少数糜烂化脓,常致附近出现娶核肿痛。

3.手癣

男女老幼均可染病,以成年人多见。多数单侧发病,也可染及双手。以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为皮损特点。水疱散在或簇集,不断蔓延,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枯,叠起白皮,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复发作,可致手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每于夏天起水疱,病情加剧,在冬天则枯裂疼痛加重。

4.足癣

多见于成人,儿童少见。发病季节性明显,夏秋病重,冬春病减。脚湿气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等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但常以一二种皮肤损害为主。

5.体癣

发于阴股部位的称为阴癣股癣)。主要见于青壮年及男性,多夏季发病。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皮损呈圆形,或多环形,类似钱币状,为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周扩张的斑块。四周可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及水疱、鳞屑、结痂等。

阴癣为发生于胯间及阴部相连的皱褶处,皮肤损害基本同圆癣,向下可蔓延至阴囊,向后可至臀间沟,向上可至下腹部。瘙痒明显。

6.甲真菌病

初起甲床微痒,继之则指(趾)甲变色,甲板高低不平,失去光泽,逐渐增厚,或蛀空而残缺不全或变脆,常与甲床分离。轻者只有1~2个指(趾)甲受损,重者所有指(趾)甲皆受传染,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轻度瘙痒。

7.花斑癣,俗称汗斑

常发于多汗体质的青壮年。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可有少量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状,有轻度痒感,常夏发冬愈。

检查

可检查血常规和皮肤刮片。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形态及部位及显微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相鉴别:

1.性皮炎

有明显苔藓化,无水疱,霉菌显微镜阴性。

2.湿疹

无堤状隆起的边缘,境界不清楚,霉菌检查阴性。

治疗

1.白癣可采取拔发疗法

其方法为剪发后每天用0.5%的明矾水或热肥皂水洗头,然后在病灶处敷药再用薄膜盖上,包扎固定。每天如上法换药1次。敷药1周头发比较松动时,即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争取在3天内拔完)。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每天1次,连续2~3周。

2.风、脚湿气

(1)本疱型 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2)糜烂型 可选用1:15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浸泡1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 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3.甲真菌病

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然后用棉花蘸2号癣药水或30%冰醋酸浸涂。或采用拔甲疗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