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岭

更新时间:2024-05-16 16:41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 在四大洋中有彼此连通蜿蜒曲折庞大的海底山脊系统,全长达50000多千米,像一条巨龙伏卧在海底,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大洋中脊出露海面的部分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就是太平洋中脊出露部分。在大洋中脊的顶部有一条巨大的开裂,岩浆从这里涌出并冷凝成新的岩石,构成新的洋壳。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为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简介

在大西洋中间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也叫做大洋中脊。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不在大洋中间,而在偏东边。

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如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界。海岭是受引张力的区域,热流量高。

形成

成因

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它是“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岸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而且岩石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分布

世界各大洋洋底都有海岭分布,以大西洋最典型,显著特征是:中央有一条作“S”形的中大西洋海岭,北起冰岛,南至南极附近,长达15000公里,宽在500—900公里之间。海岭以上水深,在北半球3000—3500米;在南半球为2000—2500米。海岭最高峰就是露出水面的亚速尔群岛等。海岭两测分布有海盆。太平洋中部也有一条南北延伸长达1万余公里的海岭,它的西边,又是一片分散的海底山脉,少数山峰露出海面,著名的夏威夷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

调查发现

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合约上签了字。由于连年的战争,德国的经济已经全面衰败,国家不仅缺粮、缺物、缺劳动力,还特别缺钱,因为战争赔款高达1200亿马克,这对当时的德国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谁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提出弄到钱的办法,一定能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

这时,德国著名化学家佛里茨·哈勃通过实验,发现海水中能提取黄金。尽管提取的办法十分复杂,但是,海水中能够获得黄金是千真万确的。这位化学家研究发现,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含有约5吨左右的黄金,只要处理10立方千米的海水,就可以得到50吨黄金。大西洋中的海水有的是,战争赔款完全可以通过从海水中提取黄金来实现。化学家把自己的新发现报告给了政府。政府官员看到这位有名气大化学家献的计策,除了乐得合不上嘴,绝不会提出任何的怀疑。很快,德国政府专门为这位化学家配备了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海洋调查船——“流星”号。

哈勃按照计划,先将这艘海洋调查船改装成处理海水的“流动工厂”,然后进入大西洋,一边调查,企图找到含黄金高的海水,一边做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试验。然而,这位聪明的化学家由于求财心切,忽视了一个十分简单的事实,50吨黄金,从绝对值来看,的确不少,然而包含这些黄金的10立方千米的海水却要达到10亿吨之多。这就是说,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太低,要想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黄金,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科学技术比那时高了许多,要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黄金也是十分困难的。哈勃指挥着“流星”号从大西洋的这一头,航行到另外一头,希望能发现含黄金量高的海水;结果是大西洋中各处海水的含金量都差不多,不仅含金相差无几,所含的化学元素量也差不多。他们只好在大西洋上不间断的淘呀,淘呀。通过改善工艺流程,希望获得较多的黄金。然而一年过去了,不仅所获无几,而且耗费了他们几乎是所有的财力,最后连船员的生活费也都搭了进去,仍然看不到成吨的黄金。

就在化学家几乎陷入困境之际,德国科学家的另一项发明问世了。这项新发明叫“回声探测仪”,也就是今天已经广为使用的声纳。1925年,哈勃在“流星”号上安装了一台“回声探测仪”,希望通过这台新设备获得更多更详尽的海洋资料。在使用回声探测仪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的某些海域,不是人们想象的变深了,而是非常之浅。也就是说,在大西洋的中部,有一段洋底是一块规模不小的凸起的高地,这个新发现令哈勃博士感到意外和吃惊,因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西洋中部肯定是又深又平坦的,怎么会有凸出洋底的高地呢?

因为有了新的发现,佛里茨·哈勃便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把从海洋中淘金的事放置一边,集中全力收集大西洋洋底的深度资料。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流星”号测量了数万个点的深度。随着深度资料不断积累、整理和分析,一条像巨龙一样的海底山脉逐渐显现出来了。后来,佛里茨·哈勃这位欧洲最著名的大化学家向世人宣布他在大西洋上的发现:在大西洋的中部,从南到北,有一条上万千米长的“巨龙”似的山脉。这条巨型海底山脉被后人称之为“洋中脊”的海底构造。从此,佛里茨·哈勃——“流星”号调查船与大西洋中脊之间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这条大西洋中的巨脊,从大西洋靠近北极圈冰岛出发,向南延伸经大西洋的中部,弯曲延伸到南极附近的布维岛,差不多从地球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地球的最南端,呈“S”型,长度达到1.5万多千米,平均宽度达到1000米。这条高山巨大的规模,远远超过世界陆地上的任何山脉。今天,人们已经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查明,大西洋洋中脊从洋底测量起,其高度平均为2000多米,如果与相邻的海盆相比,它的相对高度达2000~3000米,极为巍峨壮观。在一些地方,这些洋脊的峰顶甚至钻出海面,形成了大西洋上串珠般的群岛,像有名的冰岛、亚速尔群岛、圣赫勒拿岛、阿松森岛和特里斯-达摩尼亚群岛。

大西洋洋中脊的发现,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于是,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大西洋洋底有巨大的海底山系,那么,太平洋、印度洋等其他大洋的洋底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山系?谁也没有料到,佛里茨·哈勃和他的同伴的意外发现,竟然把现代海洋地质研究引向了新的领域。

探索计划

由于海底山鲜为人知,且其周围存在大量生物种群,有的种群还是人类以前未知的,美国政府今天投入重金探索海底山。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资助的“海洋山脉探索计划”,使用载人潜艇及潜水机器人照相机探索阿拉斯加海岸外及新英格兰海岸外的海底山,使科学家看到海底山及周围存有大量生物:从鲨鱼、未知章鱼到珊瑚。参与该计划的缅因大学生物学家沃特林发现,海底山的浮游生物达到了惊人的数量,而浮游生物又吸引了大量水生动物,使海洋哺乳动物鲨鱼金枪鱼等有了丰富的食物,甚至还招来了大量海鸟。

主要海岭

太平洋

海岭名称 地 理 位 置

夏威夷海岭 中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附近。

加罗林海岭 中太平洋西部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间。

中太平洋海岭(马尔库斯-内克海岭) 中太平洋西部,起自夏威夷群岛的内克岛,东到日本的硫磺列岛。

马绍尔-吉尔伯特-埃利斯群岛海岭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至图瓦卢群岛。

托克劳和库克海岭 南太平洋,从萨摩亚群岛往东至莱恩群岛。

大西洋

海岭名称 地 理 位 置

大西洋海岭 纵贯大西洋中部,北起冰岛,南至南纬55°的布维岛,呈“S”形。

北大西洋海岭 纵贯大西洋的北部,北起冰岛西南,南至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海沟。

南大西洋海岭 纵贯大西洋的南部,北起罗曼什海沟南到布维岛。

大西洋海槛 西起格陵兰岛东岸,经冰岛、法罗群岛,到挪威的南端。

印度洋

海岭名称 地 理 位 置

阿拉伯-印度洋海岭(卡尔斯贝尔格海岭) 印度洋西北部,北起亚丁湾,南到罗德里格斯岛。

中印度洋海岭 印度洋中部,北起罗德里格斯岛,东南到圣波尔岛。

西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 印度洋西南部,北起罗德里格斯岛,西南至爱德华岛。

东印度洋海岭 (东经90°海岭) 印度洋东部,大体沿东经90°线延伸。

马尔代夫海岭 印度洋北部,从印度西南岸向东延伸到南纬12°附近。

梅莱海岭 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部。

马斯克林海岭 印度洋西北部,北起塞舌尔岛,南至毛里求斯火山岛。

马达加斯加海岭 沿马达加岛向南呈经线方向延伸。

西澳大利亚海岭 位于澳大利亚西侧,大体沿南纬30°延伸,西与东印度洋海岭相接。

北冰洋

海岭名称 地 理 位 置

罗蒙诺索夫海岭 北冰洋中部,起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群岛北端,沿东经140°线,到加拿大北极群岛埃尔斯米尔岛东北侧。

门捷列夫海岭阿尔法海岭) 北冰洋中部,起自俄罗斯弗兰格尔岛,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东北侧。

区别海沟

海岭和海沟的区别:海岭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形成,下一次喷发的岩浆会把上一次的物质向两侧推移。故海岭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其岩石年龄最年轻。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而海沟是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相遇,由于大洋地壳的密度比大陆地壳要大,故大洋地壳向下附冲入大陆地壳,成形成海沟。故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一般地其岩石年龄最老。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