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

更新时间:2024-08-21 22:55

盘古,又称盘古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桐柏一带传说其出生于一枚龙蛋,由应龙抚育出生。沉睡而醒后将清浊二气上下撑开,形成了天地,最终因疲惫而倒,声与气以及身体各部分化为世间万物。盘古神话先以民间传说流传至东汉时代,直到三国时期才出现文字记载,最初见于唐代《艺文类聚》所引三国吴人徐整创作的《三五历记》,信仰主要流行于桐柏、泌阳一带。

历史渊源

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五运历年记》记载:“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部分则描写盘古躯体化生万物);《洞纪》记载:“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唐释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二引)

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

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灌畦暇语》记载:“旧说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云: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又云: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又云:喜则为晴,怒则为阴。老圃曰:“信斯言也,则是盘古氏未死以前,未有海岳、江河、草木于下也;未有日月、风云、雷电于上也;未有晦明、阴晴于中也。然则盘古氏何所运其想而生?……其意若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始也。”《艺文类聚》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唐开元占经》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开天传信记》记载:“直获得盘古髓,掐得女娲氏娘,遮莫尔古时千帝,岂如我今日三郎。”

《仙苑编珠》记载:“一气凝化,盘古生焉。”

录异记》记载:“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

益州名画录》记载:“《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碑文残缺,补自《益州名画录》);《元气论》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以其首黑,谓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为苍头。今人自名称黑头虫也,或为裸虫,盖盘古之后,三皇之前,皆裸形焉。”《太平广记》引《云溪友议》记载:“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云笈七签·卷三》记载:“神人氏出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元丰九域志》记载:“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

路史·前纪一》引《六韬·大明》记载:“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三洞群仙录》引《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

通鉴续编》记载:“盘古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盘古犹磐固也,浑敦未昭晣之谓也,皇王大纪曰盘古生于大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隂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混茫开矣。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尚然况于人哉以盘古之先为无君耶吾不得而知也。”《三国志平话》记载:“宰相皇甫松出班奏曰:‘自从盘古至今,此事两次。’”《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盘古先生在人皇时,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

西游记》记载:“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感盘古开辟……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封神演义》记载:“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自从盘古至今……盘古修来不计年……混沌未分盘古出……名曰盘古幡……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盘古至唐虞传》记载:“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广博物志》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瀛涯胜览》记载:“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开辟演义》附录《乩仙天地判说》记载:“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游盘古峒记》记载:鸿漾之辟,肇于粤乎?何山以盘古名也?考邑乘,载花县辟于崇山峻岭中,北有盘古岭,下为峒,立庙祀盘古神,莫知所昉。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纲鉴易知录》记载:“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锋剑春秋》记载:“他是南海观音荐来,奉盘古之命、来东齐解危的襄王无奈,下台先行儿步,迎将上来。”《西洋记》记载:“治世老母生下了盘古,分天、分地、分人,诚恐他吃光了世界,特自走到须弥山上,收他下来。”《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记载:“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绎史》记载:“然则盘古以上,谓无君乎?吾不得而知也。”《桐柏县志》引《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桐柏山赋》记载:“盘古开天而首出。”《花县志》记载:“盘古峒,城北二十五里,在万山中,林木蓊翳,向为盗贼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圮。”《畿辅通志》记载:“盘古村,在完县西北五十里分水山下。旧志:村为盘古氏故里。”《皇朝通志》记载:“御制盘古庙碑文。”

1988年,广西民族出版社黄现璠主编书籍《壮族通史》撰写了一首歌谣《盘古开天辟地歌》:“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2003年,盘古的故事被收录于老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中,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在第13篇课文《开天辟地》中讲述了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并配有盘古用手脚支撑天地的彩色插图。

2019年,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温儒敏主编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也收录盘古,在第四单元12课《盘古开天地》中亦以图文视角讲解盘古的传说故事。

文化特色

文化遗址

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桐柏、泌阳两县交界,海拔459米。传说此山就是当年的创世大神“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盘古山山势巍峨挺拔、高耸入云,人们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盘古,就在高峰处修建了盘古庙,在庙内塑有盘古像。

盘古祖殿,是祭拜人类始祖盘古的殿宇,位于桐柏县城西南盘古溪上游,规模宏大的圆顶式盘古祖殿依山坐北朝南、殿中安放着巨型盘古铜像。殿前下方、右有伏羲堂,左有女娲堂,堂下是盘古广场。

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联合申报的盘古神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Ⅰ-57。2021年,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泌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周豫琳编著的民间文学集《盘古神话大观》一书,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经民间采风调查,访得在河南省桐柏山一带有盘古山、盘古庙以及“盘古出世,开辟天地,补天、战洪水、除猛兽,发明衣服”等神话。桐柏县、泌阳县盘古神话群主要包括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及惩恶扬善、恩泽子孙的神话等,反映出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体现了先民的原始宇宙观。

民俗活动

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盘古。泌阳县将这一传统庙会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寻根拜祖、展示泌阳形象于一体的盘古文化节。

神话传说

在中国神话之中,盘古作为开天辟地的神祇而著称,他诞生于神话世界里的开端时期,为一切的起源,一开始天地未分,世界最早只是一片虚空,没有任何物质,宇宙还只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形状就像一颗椭球形的巨蛋,后来在这团混沌之中孕育出一位人称盘古的神,沉睡了整整一万八千年。盘古睡醒后,身体不断增长,周围却全是混沌包裹,一片黑暗,盘古就张开巨大的手掌劈去,一声巨响,撑破了蛋状混沌而出,致使混沌分开成清与浊两股不同的元气,较轻的清气往上浮,变成清天,较沉的浊气往下降,变成土地,盘古担心天地再次融合,于是头顶天,脚踏地,站立许久,又过了约一万八千年,盘古的体型越来越大,天也随之越高,地也越厚,距离相隔了数万里,最后天地稳固,而盘古也耗尽了自己的神力倒下,在盘古死后,世间万物都由其身躯部位和器官组织变化而成,双眼各自变成日月,呼出的气息变成风云,声音变成雷鸣,四肢变成山川,肌肉变成农田,骨骼变成岩石,血液变成江河湖海等。

在道教神话中,传说盘古是由宇宙中心一颗名叫“苍胡颉”的红色宝珠中诞生,此珠具有开天辟地的神力,苍胡颉神珠是元始天尊手中的宝物,孕育盘古同时又造就了天地的分开,话说混沌未开时,太古之初有一颗灵珠,而宇宙呈混沌一团,状如蛋形,苍胡颉珠就已经问世于其中,此珠爆炸后惊醒盘古开创了乾坤,混元之气分裂,两种不同的元气以各自独立的状态分别上升和下降,清气化天,浊气化地,之后盘古顶天立地,并将天地之间的距离远远分隔,最后身体化为大自然,令世界诞生万物,造化了各种资源,给后来出现的生物带来自然界的馈赠。

明末周游写的《开辟衍绎》中,给盘古手里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此书的设定中,盘古是由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毗多崩娑那菩萨”转世,化成一个像蟠桃的圆团,在尚未分开的天地中翻滚,长成人形,身体伸展开来,将天地分离,但没有完全分开,于是用斧头与凿子彻底开天辟地,后遇到观音菩萨,观音受释迦之命用净瓶之露为盘古洗澡,并带盘古回归西方。而主流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却没见到其他生灵就已经身死,倒在厚土之上化为各种自然元素。

民俗传说的盘古创世故事大体与主流设定相似,都是从混沌中出生,睡了一万八千年之久,醒后用一把大斧把混沌劈成两半突破而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撑天地的柱子,又一个一万八千年之后,天地成形且不再合并,盘古完成使命后,累倒的身体所有部位均成为各种自然事物,诞生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尘归尘)。

从盘古神话在汉魏以后“传之甚广”,被广泛吸收并加以多种演绎看,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有把“檠瓠”祖先演变为“盘古”者,将其传唱为“开天辟地生乾坤,生得乾坤生万物,生得万物人最灵”的创世之神。

后世纪念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关系说明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形象评价

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史弁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侧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之。(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评)

感悟盘古光辉高大的形象,将盘古无私无畏、力大无穷、勇于献身的精神植根于儿童心灵深处,凸显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杨金勇评)

天地本混沌,清浊不分明。牵赖盘古氏,持斧创世新。清者升为天,浊者滞为垠。(杨连龙《岁月抒怀》评)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神,是最原始、最完整、最古老的创世神话。(袁宏勋《民俗巫山》评)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最原初的神,他生于混沌,并以大斧将混沌分开,成为天地,死后他身体的每寸血肉都奉献给大地,化育了万物,丰富了乾坤。……盘古,是中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竭尽殚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马银文、汪建民《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一本通》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