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钺

更新时间:2023-04-01 20:40

石钺前身是作为生产工具石斧,后来演变为武器,最后成为权力和威严象征的礼器,多为酋长、部落首领所占有。

发展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一书中,曾经收载有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发现的“神徽钺王”,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物。

2011年11月5日,晋城学者李俊杰与研究会会员前往羊头山,考察战国百里石垒古长城遗址。李俊杰走到炎帝祭坛东的山坡台地时,无意间发现一块形状特别的石片:四边都有人工打磨过的痕迹,而且石刃非常锋利。石片两面都有数十条纹饰,一面条形纹饰多,并有20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星星圆点”,另一面只有条形纹饰却无星点。李俊杰怀揣着这块石片,专程咨询了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建军。张建军鉴别后认为,这块石片名为“石钺”,距今约7000—5000年,是原始社会高等级将领使用的指挥兵器和王权的象征。

长治市上党古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此石钺应当称“录龟神符”。“星星圆点”不一定是说“星辰”,也有可能是代表“河图洛书”的意思。因为神农炎帝承接的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制度和思想理念,“河图洛书”在当时是神秘莫测的神算之物,用兵上可能要进行占卜,表示谨慎用权,对天对地都要有一个圆满之意。根据商代《卜辞》记载的内容,在古代征战之前,都要用神龟进行占卜。羊头山发现的这块石钺,与《史记》《路史》记载“黄帝乃临盛水,录龟符,纳三宫,五意之机……合符釜山”相吻合,可能是兵符石钺器物的早期雏形。按照他的观点,在羊头山发现的这块石钺是研究炎帝、黄帝羊头山军事文化的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炎黄二帝合符釜山以及涿鹿之战将有一定意义。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

特征

石钺在绍兴的发现较多,均属征集品采集品,年代都属于良渚晚期。此石钺质地褐色凝灰岩,刃宽顶窄,双面弧刃,上部居中有一圆形系孔。形制非常规则匀称,表面磨制光滑精细,可以用亮如镜、光如玉来形容。此器型制特殊,无使用痕迹,似不属于兵器工具之类,应为礼器。

材质

石钺材质多样,有石钺、玉钺、青铜钺等等,因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文化发展的进程而决定。

作用

石钺古代一般捆绑在木柄上,在祭祀祖先或进行巫术及重大活动时舞动,以示庄重威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