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鉴

更新时间:2024-04-15 15:56

统计年鉴是指以统计图表和分析说明为主,通过高度密集的统计数据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年度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大型工具书。获取统计数据资料。是进行各项经济、社会研究的必要前提。而借助于统计年鉴,则是研究者常用的途径。国内常用的统计年鉴是《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

术语介绍

一、中国统计年鉴与各省(市)统计年鉴的对比及不一致

中国统计年鉴》是系统收录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以全面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部资料性年刊。自1981年版第一部《中国统计年鉴》问世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统计年鉴》现已形成了较科学、系统、完整的统计体系,成为了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大型权威性统计工具书。但由于<中国统计年鉴>是政府数据的集大成,不可能包含所有效据,因此,中国还存在着大量专题性资料汇编和统计年刊。其中,各省(市)统计年鉴是系统反映该省当年及重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情况的资料性年刊。二者相互配合,不仅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发展状况。还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大量可用数据。但是,《中国统计年鉴》和省(市)统计年鉴仍存在着一些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整体架构的不一致

中国统计年鉴》正文部分的架构是“综合经济一产业—社会”模式。以(2011中国统计年鉴)说明:全书以。综合”开篇,国民经济核算也可归于此部分;随后的内容先按“宏观综合性领域”分列,包括人口、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经济贸易、能源、财政、价格指数、人民生活、城市概况、资源和环境专题:又按。产业”分列,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和邮电、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金融业专题:最后按“社会发展”分列,包括教育和科技、卫生和社会服务、文化和体育、公共管理及其他专熙。而各省(市)统计年鉴正文虽均不同程度涉及到了以上部分,却始终没有形成—个较为清晰的整体架构。以2010统计年鉴为例,北京市将对外经济贸易列在产业内,位于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之间;浙江省将工业和能源合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在财政、金融和保险专题及教育、科技专题之问,使得宏观综合性领域与产业出现交叉。各省(市)统计年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专题排列无序现象,并没有统一的架构模式

2.统计口径的不一致

就某一指标而言,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使得全国总数据与省(市)数据加总之和存在偏差。统计口径包括统计方式,统计范围等,在此以GDP为例说明。中国GDP采取分级核算制,每年各省(市)GDP加总之和都远大于全国,增速也快于全国。《2010中国统计年鉴》记载,2009全国GDP为340506.87亿元(保留两位小数),而各省(市)年鉴数据显示GDP加总之和为365303.69亿元。二者相差约24796.82亿元。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曾对外表示,2004年地方GDP平均增速超出全国3.9%。现任局长马建堂也表示,2009年全国GDP初步测算增幅为8.7%,但地方GDP总量加起来,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就统计范围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地区经营企业越来越多,尽管统计制度不允许重复统计,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异地子公司所在地已统计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公司总部所在地一般也并不愿意剔除该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导致了地方数据有放大趋势,而全国显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统计方式说,首先。GDP核算需要大量基础数据,国家和地方都存在资料缺口,需要采用不同的推算方法来解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很难制定统一的推算标准,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因此,全国和地方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其次,在获得初始数据后,国家还需要从各个角度评估主要基础数据。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明显异常的基础数据要徽适当修正(多数是下调),而地方虽然也进行评估。但掌握的尺度一般比国家的要宽松。

3.数据的不一致

即使是对统计口径并无明显差异的指标,全国总数据与各省(市)年鉴数据加总之和仍然存在着偏差,甚至误差较大。如能源专题中,《201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全国石油消费量为38384.5万吨,而各省(市)数据加总后总消费量为40988.79万吨。又如对外经济贸易专题中.各省(市)统计年鉴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数据加总额为1551.30亿美元,而《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数据仅为900.33亿美元,两者相差近一半。显然,这是需要给出说明和解释的。

二、不同省(市)统计年鉴的对比及不一致

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都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实际情况与需要发行的。虽然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在省(市)年鉴基本内容方面给出了一个框架,但由于该框架过粗,各省(市)年鉴仍然呈现各自为攻的局面,统计内容差别较大,部分数据难以完整获得。缺少了数据支撑的坚强大厦,省(市)间横向比较分析难以进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举步维艰。在这里,有些不一致并不是必然的,通过国家统计部门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统计标准可得到有效避免。各省(市)统计年鉴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内容设置的不一致

以2010年各省(市)统计年鉴为例,在内容设置上,部分省(市)仅包括正文而无附录,如上海市、山西省;部分省(市)包括正文和附录,如辽宁省、江苏省;部分省(市)除正文、附录外还附加了其他项目,而附加项目又有所不同,如北京市加入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报告,天津市加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加入政府工作报告陕西省加入2009年大事记,等等。

2.整体架构的不一致

前文中分析了《中国统计年鉴》与各省(市)年鉴整体架构的不一致,而就各省(市)年鉴而言,由于正文部分专题排序并不统一,导致整体架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前文北京市与浙江省的对比事实上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此不再赘述。

3.统计专题的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首先表现为某些相同专题排列组合的不一致(进一步地,表现为专题名称的不一致)。比较20l0年各省(市)年鉴,以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为例,天津市将二者合并,命名“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黑龙江省将二者合并,命名。对外贸易和旅游”,北京市将二者分别单列,山西省将对外经济贸易单列,旅游业与住宿、餐饮并列,等等。

其次表现为不同省(市)年鉴包含专题的不一致。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部分。以《中国统计年鉴》社会专题为标准,除基本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外,北京市有社区、政法等,浙江省有专利、测绘、标准计量、工会组织等,上海市有法律、公证等。

最后表现为不同省(市)年鉴特色专题设置的不一致(这里把上文中四大部分包含专题之外、各省(市)自设的专题定义为。特色专题”)。如福建省有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贵州省有扶贫与开发;重庆市有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有盟市资料,等等。

4.指标内容的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表现在同一专题下设的指标体系内容存在的差异上。例如。某些经济指标数据在部分省(市)年鉴有统计而其他省(市)无统计。仍以对外经济贸易专题为例。按国别(地区)分外贸进/出口总值是一项重要的贸易数据,其与GDP的比值可用以度量:影出口综合集中度,而后者又可用以衡量贸易安全。对比2010年各省(市)年鉴。除海南省、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余省(市)均统计了该数据,但是,对这些省(市)来说,该指标在统计形式、统计内容也并不完全一致。就形式而言,多数省(市)将影出口额列入同一表中,如北京市、安徽省、湖南省;少数省市以两张表分列,如陕西省。就内容而言,贵州省只有分大洲数据,其余省(市)虽都有分国别数据。但统计的国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不同省(市)不可能与每个相同国家都有贸易,这种不一致是必然的。尽管如此,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各省(市)未能全面地提供一些重要地区的贸易数据。以欧盟为例。欧盟已连续7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欧的经贸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和坚实基础。在此经济背景下,与欧盟的贸易数据理应在每个省(市)统计表中有所体现。而现状是,仅少数省(市)会将欧盟数据单独统计,如山西省、山东省;大多数省(市)统计了欧盟内一些国家贸易数据,如云南省、黑龙江省,且不说统计在列的国家少之又少,仅就同省来说,年与年间贸易国家还存在很大差别,着实令人费解:某省与某国曾有过贸易,却没有任何统计了,究竟是没有贸易了。还是本身取消统计了呢?

总的说来,由于中国幅员广大,经济社会情况复杂,各省(市)统计年鉴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如今亟须做的,是国家统计部门应着力规范各省(市)年鉴主体内容;同时,仍要给各省(市)留出一定的余地,使之更符合其发展情况和客观需要。无论如何,规范化和差异化应达到这样的目的:各省(市)统计年鉴的不一致应保持在适度、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样地,这一准则也适应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的不一致问题。显然,作为基础数据的统计年鉴,其质量越高将越有助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