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泡

更新时间:2024-02-22 22:33

在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化学物质的诱发下,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纹变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胀泡。在这里DNA解旋呈开放环,RNA的合成很活跃;核糖体排列成多聚核糖体长链,多肽链的长度有一个梯度,甚至还可观察到从巴尔比安尼环上新合成的蛋白质分泌颗粒。

目录

· 与基因表达

· 与激素

与基因表达

在一种摇蚊(C.pallidivittatus)唾腺前叶细胞的染色体4上,近着丝点处有巴尔比安尼环4,这些细胞能分泌特异的蛋白质颗粒。然而,在另一种摇蚊(C.tentanus)中则没有巴尔比安尼环4,也没有这种分泌颗粒。这两种动物的杂交试验表明,编码分泌颗粒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位于染色体4的巴尔比安尼环4上。

与激素

在双翅目昆虫唾腺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胀泡的出现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现象。在一定的时期内,幼虫的不同组织里会有胀泡的出现、生长和消失过程。运用诱导胀泡形成的一些因子,如将蜕皮激素注射到幼虫或将它加入培养的唾腺中去则会在多线染色体上诱发出特殊的胀泡,所诱发胀泡的大小与所用激素的量有关。这些胀泡也出现在正常发育中,但是在时间上不象激素处理后那样集中,这可能由于在发育中激素是缓慢释放的。激素处理 5分钟之内能迅速诱发一些胀泡称早期胀泡。例如黑腹果蝇的23E,74EF,75B等。另一些胀泡叫做晚期胀泡出现在激素处理较长时间以后 (4小时以上)这种胀泡的数目较多,约100个以上,其中主要的有62E,78D,22C,63E和82F等。另一方面,激素的处理可使某些原有的胀泡萎缩(例如25AC)。

如果在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的条件下(例如用放线菌酮等),使唾腺受到激素处理,仍能诱发早期胀泡,但不能诱发晚期胀泡。这说明早期胀泡的形成不需要蛋白质合成,晚期胀泡的形成可能是早期胀泡基因产物作用的后果。早期胀泡的活性始终依赖于蜕皮激素,一旦除去激素后胀泡就萎缩;而晚期胀泡在没有激素存在时仍能正常地出现,也说明这一情况。此外,早期和晚期胀泡对蜕皮激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早期胀泡74EF起反应的范围很宽(可相差500倍),但晚期胀泡(62E)起反应的范围较窄(仅相差4倍)。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