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一号堆

更新时间:2022-08-11 17:38

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简称CP-1,是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以核裂变为基础产生链式反应。美国曼哈顿计划期间,著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领导的小组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该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成功启动链式反应,成为人类原子能时代的开端,为1945年7月16日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Trinity Test)奠定基础。

成功运转

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是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曼哈顿计划期间,由恩利克·费米利奥·西拉德等人所在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Metallurgical Laboratory)小组在芝加哥大学Stagg Field Stadium下方建成,该项目由时任冶金实验室主任的康普顿监管。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一号堆内部成功产生可控的铀核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当时共有49位科学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这台核反应堆最初的输出功率为0.5瓦特,它由4万个石墨块包围着1万9千片铀核燃料构成,但没有安装防辐射或冷却系统,费米描述它为“一堆简陋的黑砖和木头(a crude pile of black bricks and wooden timbers)”。

后续影响

1942年芝加哥一号堆的成功运转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Trinity Test)奠基。

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 Gate Woods),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了后来的芝加哥二号堆(Chicago Pile-2, CP-2),而芝加哥二号堆所在的位置就是后来著名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所在地。

后世纪念

芝加哥一号堆的纪念碑(“Nuclear Energy”)于1967年建成,由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设计,现存在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和芝加哥地标(Chicago Landmark)。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