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灌溉总渠

更新时间:2024-02-20 14:03

苏北灌溉总渠,江苏省北部淮河下游东西向大型人工入海河道,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流经洪泽清江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六县(区),东至扁担港口入海,全长168公里。有防洪、排涝、输水、航运、发电等功能。

干流概况

苏北灌溉总渠在江苏省北部。1951~1952年开挖。西起洪泽湖高良涧镇,经洪泽清江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县区,由扁担港入黄海。长168公里(至六垛南节制闸全长162.5公里),河宽170~260米。渠首建高良涧进水闸船闸和水电站。在淮安与京杭运河-里运河交汇。建有运东分水闸、船闸、抽水站、水电站。阜宁县东沙港建有阜宁腰闸和船闸,海口建有六垛闸。宣泄能力为800立方米/秒,是淮河下游重要排水、灌溉、航运综合利用河道。

水文特征

苏北灌溉总渠,原设计行洪700立方米每秒,1960年运东闸加固后,排洪标准提高到800立方米每秒。最大泄量曾达1083立方米每秒(1954年汛期准河大水,高良涧闸运东分水闸都超标准行洪高良涧闸最大行洪流量达803立方米每秒,运东分水闸727立方米每秒(设计流量为700立方米每秒)。1975年7月9日洪泽湖高良涧闸上水位12.19米,闸下水位11.35米,实测流量为1083立方米每秒。)。

沿线各控制点设计行洪水位为:高良涧闸下11.45米;运东闸上10.8米,闸下10.5米;总渠地涵上5.76米,涵下5.26米;阜宁腰闸上7.5米,闸下7.2米;海口4.0米。苏北灌溉总渠北堤加高培厚后作为淮河入海水道南堤,为1级堤防;南堤保护里下河地区1835万亩耕地,等级为1级。北堤既入海水道南堤,设计堤顶高程为入海水道设计行洪水位+2.5米超高,堤顶宽度8米,边坡1:3~1:5。南堤设计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1.5米超高,顶宽8米,堤坡1:3~1:5。

主要支流

渠北运西原有古盐河,运东有南支河、渔滨河、衡河等河流汇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后,改入淮河入海水道。

渠北地区为灌溉总渠以北、废黄河以南的狭长地带面积1967平方公里,耕地165万亩,涉及淮阴、准安、阜宁滨海等县。该区原有河道由北向南流入白马湖马家荡、射阳河。1951年冬至1952年春开挖苏北溉总渠切断原有排水出路。为解决该地区排水问题1953年沿灌溉总渠北提开挖了一条西起淮安穿运地下涵洞、东至海口长135公里的排水渠建六北闸。下游滨海县恒坪河以东390平方公里地势低洼为单独水系从1953年到1955年先后开挖南中北八3条排水河直接入海建二振东2座挡潮闸。废黄河与中山河之间255平方公里1954年新开一条翻身河排水入海,并建翻身河挡潮闸。

由于区内地势高低悬殊,起伏较大,排水流程过长,又受海潮顶托,经常因涝成灾,一般年份受淹30多万亩大水年份受淹100万亩左右。1956年重新研究梁北排水问题,制定了治涝结合农业改制,分区分级排水的方案对恒坪河以西地区的治理规划,运西285平方公里维持现状经穿运地涵控制下泄;运东被泽沟以西554平方公里划为高排区涝水经东沙港闸排入阜宁腰闸以下灌溉总渠,低于5米地面沿支河抽排。被泽沟以东恒河以西483平方公里为低排区,涝水仍由排水渠出六北闸2米以下湖荡洼地圈抽排。1956年12月兴建东沙港闸,9孔,设计200立方米每秒,1957年5月竣工,排泄渠北高排区水入总排水渠在东沙港处堵坝处建涵洞,洞上高水也可相机排至洞下,后因上下游矛盾大涵洞堵废不用。工程实施后,地区排水稍有改善。1960年续凌京杭运河北运西地区涝水经新建穿运地下涵洞仍入排水渠,并在运东闸下灌溉总渠北堤增建渠北闸,伺机向灌源总渠排水。

小中河,1973年开挖,是陈集、新沟两镇排水河道,县境射阳河通达苏北灌溉总渠的六级航道。西起总渠船闸东小陈村,东至新沟镇胡湾村入射阳河,全长15.8千米。两岸堤中距100米,河底高程-2~-2.5米,河底宽15~25米。1988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整治,通航和排灌引水能力得到提高。灌溉面积2734公顷,排涝面积41平方千米,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里运河,古称邗沟,也称淮扬运河,在里下河平原西侧。北起淮阴船闸接中运河,南穿淮安市区(1959年开挖避开市区的绕城段)、宝应、高邮、扬州,至邗江六坪入江,长168公里。其间穿越许多河道西接洪泽湖和高宝湖群,东通里下河平原河网。全线为二级航道河宽120米左右。与里运河沟通的通航河道,除长江、淮河外,尚有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等。此外,里运河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

张家河,由原来的救生河、小新河联结而成,北起东坎镇,流经瘦蛏洼(今滨海县通榆镇阜坎村)、獐沟乡的四渡村、朱集村至陈铸乡的花家坎入射阳河,全长24公里。明嘉靖十七年(1538)挖救生河,由东坎至四渡口段长ll公里;清道光二年(1822)复挑;清光绪七年(1881)疏浚洪套至东坎中市桥段,长4公里;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县卢维雍亲自募资又疏浚洪套至瘦蛏洼段长3公里。1951年开挖灌溉总渠,在洪套南被切断。1954年疏浚阜坎闸向南的河段,并将原小新河由九灶港向南引申至花家坎,直入射阳河。阜坎闸以南段底宽35米,口宽50米,河底高程-2米。

阜坎干渠,亦名顾大港,该渠原是利用陈沟旧港建成。北起滨海县通榆镇腰庄村,向南经獐沟乡的顾舍村、鲁庄村,至陈铸乡的尹桥街,折向东行,经蟠水村、杜庄村至李园村,全长22公里。在顾舍建地龙穿过獐沟河,在鲁庄建节制闸,调节南北高低地用水。1961年鲁庄闸增孔,加大下游送水量。1976年改建,整个河线西移,仍从通榆镇的腰庄起,经獐沟镇的顾舍、陈铸乡的吴王、掘港至陈铸村,在尹桥排河建虹桥地龙,以下改称为阜坎干渠。东堤顶宽8米为汽车道。西堤顶宽4米为机耕道。

舀港干渠,原是旧河利用。由滨海县通榆镇的淦东村起,向南经滨海县舀港村至獐沟镇的西崔庄,长8公里,在通榆镇周舍村茆舍庄建节制闸,调节南北高低地用水。1976年改建。并废弃茆舍节制闸,增建舀港干渠刘大庄进水洞和獐沟地龙,渠身全部东移取直,向南引申,经张庄、徐墩至杜庄,全长13.2公里,渠底宽3至4米,渠底高程一1.0米。东堤顶宽8米,为汽车道;西堤顶宽4米i为机耕道。

莲花分干渠,原是放生河上段,于1977年改建,该渠北接三层条堆干渠,向南经滨海县通榆镇的龙尾村、三埝村和正红乡的蔡庄村至红纲村,全长6公里,底宽2至3米,底高-1.0米,东西堤均为机耕道。闸口河北起蔡桥乡三层村的吴场,经该乡的四层村、洼东村,正红乡的常年、闸口、小尖等村。由小尖地龙穿篆河,送水至篆河内部地区。在洼东建节制闸,调节高低地用水,全长15.4公里。

三层分干渠,由蔡桥乡三层条堤干渠起至纲要河,长5.6公里,渠深3至5米,渠底高程-1.0米,西堤顶宽8米。为汽车道,东堤为机耕道,堤顶高程5至4米。

红星分干渠,北起滨海县蔡桥乡三层村条堆干渠,由三层村吴场庄南行经该乡三层、石庄、洼东、蒯庄等村至纲要河,由地龙穿过纲要河,总长6.3公里。渠底宽2至3米,渠底高程-1.0米,东西堤为机耕道。

团结分干渠,北起滨海县蔡桥乡三层村条堆干渠,经该乡的徐滩、吴蛮、徐庄等村南至纲要河,全长7公里。渠底宽2·3米,底高程负1.0米,堤顶高程3至4米。西堤顶宽6米,为汽车道,东堤为机耕道。

王圩干渠,开挖于1952年,由滨海县王圩向南至大汛港,长7.5公里。渠底高程负1.0~0.5米,底宽2~4米,东西堤顶宽4米,为机耕道。1978年更名为“新建渠”。

王圩条堤干渠,开挖于1952年,由滨海县王圩洞口沿总渠南堆,平行向东,至大众河口,长6.5公里,渠底高程1.0米。底宽2u5米,堤顶宽3米,顶高程4~4.5米。

十八层条堆干渠,开挖于1957年,由滨海县十八层涵洞口,沿总渠南堆,平行向东延伸经大众河,至汛鲍河,全长7.7公里,渠底宽3~6米,渠底高程-1.0米,堤顶宽3~4米。

中心分干渠,北起滨海县北坍乡境总渠南堤边,经北坍乡的十顷村,五汛镇的邓场村、范场村,长7.7公里。至此,下又分两支,东一支至四汛港,西一支至三汛港。渠底宽4米,渠底高程-1.0米,堤顶高3.0米,顶宽4米。

勾头分干渠,北起滨海县北坍乡坍西村九组,经勾头子庄、青龙桥、三截沟村,经五汛镇的中东村至汛西村的新河组,长11公里。渠底高程-1.0米,底宽2~4米,堤顶宽4米,堤顶高程3-4米。

射北干渠,1968年开挖,北起翻身河冲淤洞,经滨海县北坍乡的莫湾、北坍等村和五汛镇的三顷、射北、朝阳、张圩等村,至射阳河边,全长7.5公里,底宽3~8米,渠底高程-1.0~-0.5米,堤顶高程3.14米,堤顶宽4~6米,东堤是汽车道,西堤为机耕道。

通济干渠,开挖于1958年春,起于滨海县新港乡张湾村通济地龙,经新港乡新北村,穿南八滩河,建有南八滩河地龙,穿中八滩河,建有中八滩河地龙,至新港乡岔河村折向东,经振东乡板桥村,到二罾村止,全长13.2公里。渠底高程负1.5~负3.5米,顶宽2~3米。

郭集干渠,开挖于1957年,南起滨海县陈涛地龙口,一支向北经郭集至大滩闸折向西,沿北八滩河南堤至二友村,另一支折向东至新通济河,共长23.4公里。1980年中八滩河引申切断该渠,引、排水分成两段。

小圩干渠,1963年开挖,西起滨海县通榆镇刘簖村的钱小圩,东至新通榆桥,全长4.6公里。渠底宽5米,渠底高程负1.0米,左右堤顶宽2米,堤顶高3.5~4米。

工程概况

工程背景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独立入海通道的大河。它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脉,经安徽流入江苏省,与秦岭共同构成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历史上,淮河在江苏省境内大致走向是自盱眙向东北,流经古淮阴杨庄后向东,绕过清河县(现清江浦区)在山阳县(淮安县)钵池山一带向南至河下古镇,向东到季桥大湾折向西北,到安东县(今涟水)后再向东于响水县云梯关入黄海。在山阳县境内这段河道如同一倒S形,古称山阳湾。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积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这样,淮河就失去了自己的入海通道,而成了一条入江的河流。

自南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决口夺淮,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形成横贯苏北的废黄河,位于淮河下游的苏北地区河道经常淤塞。洪泽湖大堤建成后,河床随着频繁的洪涝灾害而逐步抬高,致使大堤面临巨大压力,其下游的里下河地区成为主要泄洪区。近700年内,淮河治理是以疏浚为主,辅以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

全面抗战之前,民国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主持制订导淮入海水道工程计划。这水道西起洪泽湖,沿废黄河入海,工程完工后起到了一定的排涝和抗洪作用。抗战胜利后于1948年9月制订《苏北黄泛区复兴水利工程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确立了淮河治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务全局利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淮河上下游统筹兼顾,以及工程设计要考虑防洪、排涝兼顾航运、灌溉、发电等。这一原则的确立,拓展了苏北淮河治理的思路,指明了苏北淮河治理的方向。

1949年夏,苏北泗、沂、沭、河地区发生了大洪水,人民生活极为困难。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电告中共苏北行署委和苏北行政公署要求“全力组织人民生产自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以消除历史上遗留的祸患”。

1950年夏,淮河发生了特大洪水。1950年8月25日至9月11日,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淮河上游以蓄洪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水道的重大决策。

1951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治理淮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治淮会议,决定由洪泽湖到黄海修筑一条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涝的干渠,命名为“苏北灌溉总渠”。

政务院以及水利部随即就淮河治理提出了指导性方案,明确这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由国家主办,淮河流域各省市通力协作,其它省市在物资建材、技术人员等方面大力配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要求华东局和苏北行署先行做好测量设计研究工作,如确定淮河入海水道河线、土方计算以及出洪泽湖、穿运河及出海口等处建筑工程设计等。测量设计研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所需经费都是由中央核拨。指示苏北行署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修理归海坝,堵闭归江各坝及中山河口三河草坝,清除归江、归海河道障碍物,整修洪泽湖大堤、中山河险要堤工等。

工程建设

苏北灌溉总渠由淮阴、盐城、扬州、南通等专区负责施工。1951年11月2日开工,实到民工46.38万人,1952年增加到72.56万人。1952年5月10日竣工,共上工119万人次。从开工至竣工,仅82个晴天,共做工4070.08万工日,完成土方6321.9万立方米,其中:淮安县出动民工5.07万人,完成土方582.26万立方米。

1951年8月水利部在京召开第二次治准会议由于当时水文资料欠缺洪水量计算偏低,原来政务院67次会议决定的“1951年汛后动工”的淮河入海水道,决定可以不再开辟,改由洪泽湖至黄海修筑一条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洪的干渠,名为苏北灌溉总渠。根据第二次治淮会议决定,淮委立即把苏北灌溉总渠、高良涧进水闸运东分水闸、淮安节制闸、六南闸沿总渠12座涵洞等都列入“1952年治淮工程计划纲要”。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大堤的高良涧为进口,横贯洪泽、淮阴、淮安、阜宁滨海射阳等6县东至扁担港口人黄海,全长168公里,于1951年11月全面施工。这一工程全部是平地开河,挖河结合筑堤,河槽平均挖深3米滩面水深2-3米。为了保证开挖苏北灌溉总渠任务的完成,中共苏北区党委和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联合发布了“苏北治淮总动员令”要求苏北党政军民紧急行动起来,组织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保证完成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并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分冬春两期施工先后动员盐城泰州淮阴等3个专区民工119万人次,到1952年5月仅用85个晴天挖方6322万立方米,投资2147.6万元,开挖了一条长168公里河底宽60~80米堤顶宽8米(运河以西一般大于8米),堤顶超高1.5~2米以灌为主结合排洪700立方米每秒的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新添了一条入海尾间。

工程效益

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以后,苏北灌溉总渠经多次大洪水,保证了沿线各地的安全,同时还发展了灌溉、航运交通水力发电等事业。根据准阴地区1982年3月和盐城地区1980年的实测资料,苏北灌溉总渠从高良涧闸至六南闸的河道断面现状,基本符合设计标准,有部分地段河床底部及青坎冲刷严重。2023年1月,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

河道建筑

在开挖苏北灌溉总渠的同时,为解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废黄河以南地区的排水出路被切断,在北堤外开挖一条西自淮安城南东到扁担港人海的排水渠,同时,渠首高良涧进水闸、准安运东分水闸、准安穿运河地下涵洞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的砚台、唐涧、永济、涧河、市河、苏咀、潮沟、沙河、阜沙阜坎王五岸等12座涵洞亦相继开工。从1952~1987年又先后在滨海六垛附近建成总渠及排水渠入海的六垛南闸和北闸,解决排洪挡潮排水、灌溉、航运问题;在淮安建成渠南跨运河的淮安节制闸以分水入里运河建淮安船闸3座(其中1952年建的1座已废除)沟通京杭运河航运;建运东船闸1座打开总渠向东航道;在东沙港附近先后建阜宁腰闸和船闸各1座,以调节水位和沟通航运;并在总渠北堤建东沙港闸和渠北闸相机排泄渠北涝水:高良涧闸加固时,建高良涧越闸解决施工导流和调剂灌溉用水。这些建筑物,形成灌溉总渠4级梯级控制(一说高良涧闸一一运东闸一一阜宁腰闸一苏北灌溉总渠地涵一六垛闸五级枢纽),水位差较大。沿总渠兴建的灌排配套建筑物,有排涝闸2座,阜坎南、北2座船闸灌排涵洞36座(其中右堤30座,左堤6座)跨河桥梁4座。

苏北灌溉总渠建成后,因施工时冻土上堤,有的未经破,还头较厚,又未全部夯实,在1953年汛期首次行洪后,运东分水闸以下的淮安、阜宁滨海等县的堤段,发现多处漏洞、泅潮、提身沉陷等。特别是1954年汛期准河大水,高良涧闸运东分水闸都超标准行洪高良涧闸最大行洪流量达803立方米每秒,运东分水闸727立方米每秒(设计流量为700立方米每秒)运东分水闸以下堤防上还出现53处险情堤脚潮渗水40处提身裂缝陷塘4处,经过突击抢险加固,才保障了行洪安全。所以,从1953年汛后至1987年,对灌溉总渠堤防和沿线涵闸,多次加固。对重点险工堤段,背水坡帮战堤身灌浆处理并加做块石护坡等。1968~1984对主要险工段进行灌浆处理29024米背水坡帮战25355米左右堤防增做块石护坡长176公里,占两堤总长的56.2%。沿线涵闸除对高良涧闸按照行洪800立方米每秒进行加固处理外,对运东分水闸、六南闸和沿线涵洞也都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加固、改建。

高良涧闸,建筑物等级为1级,抗震烈度为7度。6高良涧进水闸位于淮安市洪泽县高涧镇境内,是灌溉总渠的渠首,为洪泽湖的控制工程之一,于1951年11月开工,建成于1952年7月。高良涧进水闸共16孔,每孔净宽4.2米,闸室总宽81.24米,全闸总长173.06米,闸孔净高4.0米。闸顶高程19.5米,闸底高程7.5米;左右堤顶高程19.5米;底板为混凝土平底板,采用消力池消能,消力池底高程6.0米;闸门为平板直升钢闸门,采用8台2×7.5t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备有四套浮箱式检修闸门。闸墩、胸墙、工作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上交通桥按汽-10设计,净宽8.0米,桥面高程19.5米;闸工作桥宽4.5米,桥面高程19.5米;岸墙及上游翼墙为圆弧型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游翼墙圆弧半径为50米。下游翼墙为重力式浆砌块石结构,圆弧半径为40米。设计最高防洪水位16.0米。

该闸原设计排洪流量700立方米/秒。1978年进行抗震加固。加固后设计排洪流量为800立方米/秒,造价254万元。引水灌溉面积也由258万亩增加到342.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350万亩。该闸建成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泄洪量为1038立方米/秒(1975年7月9日,闸上游水位12.19米,闸下游水位11.35米。)该闸经三次加固后,工程状况良好。

运东分水闸位于淮安城南,是苏北灌溉总渠第二级控制建筑物。1951年7月开工,1952年7月建成,由运东分水闸工程处负责施工,造价130万元。该闸共7孔,每孔净宽9.2米,总宽71.25米,闸底高程4米,闸顶高程11.5米,闸孔净高7.5米,闸门为弧形钢架木面板闸门,用7台10吨绳鼓式启闭机启闭,两侧空箱处设水电站3台机组,装机250千瓦,设工作桥,桥面高程14.1米,在下游面设公路桥。该闸设计流量700立方米/秒,灌溉时可分泄250立方米/秒向东送水,和由运南节制闸分泄250立方米/秒向南入运河。可灌溉农田500万亩。该闸建成后实际发生的最大流量为848立方米/秒。

阜宁腰闸控制包括腰闸、水电站及船闸。位于江苏省阜宁县陈集镇,为苏北灌溉总渠第三级控制建筑物,上距运东分水闸55千米,下距六垛闸72千米。于1956年12月动工兴建,1957年5月竣工。闸全长172.08米,总宽75.8米,闸底板长18.0米,共21孔,每孔净宽3.0米,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属2级水工建筑物。该闸为钢筋砼矩形箱式涵洞结构,底板高程1.5米,箱顶高程75.3米,公路桥、工作便桥面高程9.0米,工作桥面高程13.2米。闸身分七块底板,三孔一联。闸门为双吊点平板直升门,上扉门为钢筋砼板梁结构,用于控制洞顶过流;下扉门为钢质平面结构,用于控制涵洞过流。21台2×25KN绳鼓式启闭机单孔控制。闸身两侧各设三节钢筋砼空箱岸墙,呈“一”字形布置,闸室上、下游设钢筋砼扶壁式导流墙。公路桥设于闸下游侧,按汽-10级,拖-60荷载设计。闸基础采用换砂处理。阜宁腰闸主要设计效益为调节水位,以利增加上游灌溉面积,与东沙港闸配合缓减渠北涝情,设计行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该闸除发挥灌溉、排涝效益外,还具有调节水位发展航运和发电的功能。

阜宁腰闸自建成投运以来,充分发挥了其综合社会效益。它解决运东闸至六垛闸间的用水矛盾,调节总渠水位,灌溉农田120万亩,排泄洪水,配合渠北地区分级排涝800多平方公里。另外,它还起着协调航运、服务水力发电等功能。

通榆河总渠立交,位于滨海县通榆镇,为苏北灌溉总渠与通榆河的立交地涵工程,工程于1993年9月开工建设,1996年1月建成,通榆河方向为渡槽,槽宽54米,长72.64米;灌溉总渠方向为涵洞,15孔,单孔净宽4米,设计流量800立方米/秒,工程总长285米,总宽72.64米。共安装平面钢闸门15扇、绳鼓式启闭机15台。工程保持灌溉总渠设计效益,同时通过通榆河向北输水(200立方米/秒),服务航运(三级航道)。闸上设计水位5.76米、8闸下设计水位5.26米。闸顶高程4.0米、闸底高程-10.0米,闸总长285米、闸总宽72.64米,共15孔,每孔净宽4.0米,净高5.1米。

六垛南闸,位于射阳县与滨海县交界处(滨海县振东乡闸口村和射阳县六垛乡六垛村交界处),离扁担港口7.5公里,是灌溉总渠最后一级控制排洪入海闸,兼挡潮蓄淡之用,始建于1952年10月,1953年7月竣工,7孔,单孔净宽9.2米,设计流量800立方米/秒,主要功能为灌溉、排涝、挡潮。闸身总宽71.25米,分三块底板,共七孔,其中第一、三块底板各布置两孔。每孔净宽9.2米;采用弧形钢闸门,配备QPQ2×10吨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汽-10级公路桥宽4.8米;上游翼墙为钢筋混凝土空箱翼墙和重力式翼墙两部分,墙顶高程5.15米;下游翼墙为浆砌块石重力式翼墙,顶高程为4.65米。工程于1952年10月开工,1953年7月完工。闸上设计水位1.0米、闸下设计水位3.6米(另一组设计水位为4.0/-1.0米)。闸顶高程5.55米、闸底高程-2.35米,闸总长118.8米、闸总宽71.25米,共7孔,每孔净宽9.2米,净高4.9米。

东沙港闸,建于腰闸下1.5千米处,灌溉总渠北堤上。原主要负担高排水渠向灌溉总渠排水。调节渠北排涝水位,故又名东沙港调节闸。1957年5月底竣工。该闸为轻型涵洞封闭式结构,计9孔,每孔净宽3米,总计净宽27米,每孔高3.5米。闸身总长32.45米,闸底板为平板式,底板高程1米,厚度0.6米,胸墙底高程4.5米,消力池底高程0.5米,闸顶高程9米,上下游均有弧形导流墙。水位组合:设计水位上游8.5米、下游3米,设计排洪流量为200立方米每秒灌溉流量103立方米每秒。2002年后,承担入海水道向灌溉总渠排水。

进入苏北灌溉总渠的口门有两处,分别是渠北闸、东沙港闸,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后,相机分泄淮河入海水道南泓涝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后,渠北闸作为淮河入海水道补水口门,东沙港闸封堵。

运西分水闸,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处淮安市淮安区淮安抽水站院内。主要功能是挡洪、泄洪、灌溉及发电。运西分水闸始建于1977年12月,1979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12月,工程进行除险加固。运西分水闸工程规模为中型,由中间3孔分水闸和两侧10孔挡洪闸组成,闸身总长为129.5米,分水闸、挡洪闸底板顶面高程均为3.0米,闸顶工程10.8米。中央3孔分水闸总宽为20.8米,闸孔净高5米,净宽6米,最大设计流量为300立方米/秒,采用平面钢结构直升门,启闭机械使用3台QP-2×160KN-8.0米平门卷扬式启闭机。分水闸两端各设5孔挡洪闸,共10孔,单孔净高4.3米,净宽4.6米×9.0米,总设计流量为140立方米/秒,挡洪闸采用平面钢结构直升门,采用QPKY-2×125KN-4.5米液压启闭机控制。闸门上游安装10台套HQN-4.6×9-80°回转式清污机。闸门下游布置10台套GDHGL-001-WS-160型卧式水轮机、SFW200-8/740-W型发电机、ZDZ600B型变速箱,采用三侧进水的竖井式流道,直式尾水管,水轮机叶轮直径1.6米,设计发电流量110立方米/秒,发电总容量2000kW。

渠北闸,建成于1960年6月,位于运东闸下游淮河入海水道与灌溉总渠隔堤上,原为Ⅲ等3级水工建筑物,2001年,在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中,按Ⅰ等1级水工建筑物标准进行加固,2002年6月交付使用。5孔,单孔净宽3米,主要功能是排泄入海水道南泓排涝能力以外淮安市的部分涝水,设计流量为30立方米/秒,也能反向引水冲污。

开发利用

水电开发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又建成高良涧、准安运西、运东和阜宁腰闸等4座梯级水力发电站装机39台套总容量7050千瓦。

高良涧水电站,位于洪泽县境内的苏北灌溉总渠渠首,利用洪泽湖与灌溉总渠的落差,结合下游灌溉、航运、工业等用水的流量进行发电。全站共装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200千瓦。高良涧水电站于1972年3月29日建成投产,已向电网输送电力2亿千瓦时,发无功电量1100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为1000多万千瓦时,年设备利用小时数达到3500小时。1980年、1983年和1988年三次被水利(电力)部评为“全国小水电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小水电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小水电站”。

运西、运东水力发电站。运西水电站位于运西分水闸闸门下游沙庄引河上,1981年建成。运东水电站位于总渠运东分水闸与运东船闸之间,1988年建成。两站分别利用运河、总渠跌水发电,各装有GDHGL-001-WS-160型卧式水轮机、SFW200-8/740-W型发电机10台套,设计发电流量110立方米/秒,发电能力同为2000千瓦,年发电约1000万度,对缓解附近地区电源紧张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阜宁腰闸小水电站,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陈集镇境内是灌溉总渠第三级控制建筑物阜宁腰闸,始建于1975年,原来仅有2台10千瓦立式机组,1980年在左侧空箱增加1台75千瓦的立式机组,1999年在右侧空箱又增加1台机组。阜宁腰闸小水电站配有4台立式ZDHZDO1-LM-120型水轮机,额定流量5.53米/秒,效率为74.1%,配套的发电机型号为SF125-8/650,单台机组额定功率为125kW,总装机容量为500千瓦,据统计,2001~2017年,阜宁腰闸小水电站利用上游来水适时发电,年平均发电量97.1万kW。阜宁腰闸靠近闸身的两侧第一节空箱岸墙内布置有4台套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100+3×125千瓦。

供水灌溉

苏北灌溉总渠是江苏省北调灌区的主要水源地,承担楚州灌区、阜东灌区共60.45万亩土地的灌溉任务;腰闸以东属东引灌区,里下河水源经阜宁站、北坍站向苏北灌溉总渠补水,经苏北灌溉总渠向东引灌区82.8万亩土地输水灌溉。苏北灌溉总渠上有阜宁县饮用水源地2处,工业用水取水口4处。农业取水口54个。

建国初期,在全力治水救灾、整治洪患的同时,就开始建设灌溉工程。1951年8月水利部召开第二次治淮会议,决定开辟苏北灌溉总渠。苏北治准总指挥部在“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规划概要”中提出,灌溉总渠作为淮河下游总干渠,除供沿线灌溉外,并送水进入西干渠(即里运河)南干渠(即通扬运河)东干渠(即串场河)。当年冬,灌溉总渠土方工程及高良涧进水闸、运东分水闸工程开工设计从洪泽湖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计划沿线发展灌面积360万亩。是年高邮在里运河武安乡八里松洞下引河建简易警水工程,抬高水位自流入田1952年沿总渠建现台、唐涧、水济、涧河、市河、苏咀、潮沟、沙河、阜沙、阜坎、王、五岸等12座灌溉涵洞,设计灌溉面积212万亩(其中早作152万亩)。同年建淮安节制闸,可向里运河送灌溉水300立方米每秒。在淮安初步建成灌溉总渠永济灌区。1953年三河闸建成灌溉总渠、里运河引淮水灌溉的格局基本形成,沿线陆续开始灌区建设。

1953年2月水部组织苏北灌区查勘研究组实地调查后提出通扬运河以北、废黄河以南地区用淮水灌溉,通扬运河以南基本上引江水灌溉自流灌溉面积应尽可能扩大。1955年江苏省委在“对准河下游流域规划的意见”中提出:“灌溉总渠、里运河、高宝湖、通扬运河、串场河等部分地区均可兴办自流灌溉。”此后,沿运河、总渠的江都、高邮、宝应、淮安、阜宁、滨海、射阳等县相继进行自流灌溉试点。1956年,阜宁、滨海在苏咀、潮沟、阜滨、阜沙等6处建灌溉渠系,发展早改水61万亩。1957年高邮在车逻马棚、周山3处发展自流灌溉1.2万亩射阳在总渠与射阳河之间建设五岸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

由于用水量增加,里运河输水能力不足总渠水位难以保证。1953年6月中旬,淮安闸向里运河放水100立方米每秒准安宝应就用去80立方米每秒沿运有150万亩水稻未能裁插。为此省治准指挥部提出举办西干渠整治工程,扩大输水能力,结合复堤提高防洪标准。1956年水利部批准《里运河(西干渠)整治工程设计》,计划两岸直接灌溉287万亩补给里下河地区灌溉387万亩。当年冬,进行了中段建新东堤及凌河工程(南北两段分别于1958年1959年京杭运河工程中拓)。1957年总渠上建阜宁腰闸抬高总渠中段水位。

在自流灌溉试点中,一些灌溉渠道曾占用排水河沟,带来排水矛盾,致部分地区早改水一度受挫。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58年开始规划设计一批灌排渠系分开的中型自流灌区,并相继开工建设。沿里运河有江都县昭关,高邮县车逻、南关、头闸、周山、子婴,宝应县庆丰、永丰、临城、泾河,淮安县平桥、头闸、乌沙、板闸等灌区。沿总渠有淮安县新河、张码、涧河、市河阜宁县薛梨、小中,滨海县留港、三层、十八层、陈涛、通济等灌区。到50年代末,沿运、沿总渠自流灌区发展到200多万亩。

由于一批灌区工程同时开工,干渠虽已建成,但渠系不配套、建筑物跟不上。50年代末,进行了续建配套。同时,淮水逐步北调,准北灌区陆续建设,沿运灌区用水困难。1963年1964年江都第一二抽水站相继建成沿运灌区开始使用江水。1966年大早洪泽湖干涸,除江都一站全力抽引江水外,在江都、淮安还架设临时抽水站,向里运河、总渠翻水抗早,沿总渠灌区开始使用江水。1969年江都第三抽水站建成。1971年在里运河淮安闸下至总渠运东闸下开辟一条斜河,向总渠输送江水200立方米每秒南端建淮安引江闸控制。从此,沿运河、总渠灌区从引用淮水发展到江、淮水并用,旱年以江水为主。

沿运自流灌区要求灌溉水位在6.5米左右无论准水南下或江水北上经常难以满足,加之江水逐步调向淮北地区,用水矛盾也渐趋突出。1970年,省水电局提出小秧及早稻栽插用水从里下河地区提水补给,以缓解用水高峰的水量、水位矛盾。1975年11月省防防早指挥部办公室进一步提出,沿运河、总渠灌区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两手打算,以争取主动。此后,沿运河、总渠开始在干渠尾段兴建补水站,从里下河地区河湖提水。同时灌区内部进一步续建配套,并改造部分二、三级渠道,自流灌溉面积扩大到300多万。

1977年,江都第四抽水站建成,沿运河、总渠灌区从江淮水并用,转变为用江水为主。随着江水北调各级抽水站陆续建成,北调水量逐步扩大,沿运河、总渠灌区用水与北调送水矛盾复趋紧张。灌区实施“砍尾巴”·工程继续进行沿运自流灌区到1985年已建成19座中型补水站设计提水能力82.6立方米每秒实际补水面积56.4万亩;沿总渠灌区也兴建了9座中型补水站及若干小型提水站,提射阳河水补给,变纯自流灌溉为自流提水相结合,缓解了水源不足的矛盾。为加强管理调度,准安县在1985年进行了灌区合并,将平桥、头闸、涧河、市河四个灌区合并为渠南灌区;板闸、乌沙、耳洞三个灌区合并为渠北灌区;永济、新河张码三个灌区合并为运西灌区。由于灌区工程老化,加之水源紧张,自流灌溉面积开始下降。到1987年沿运河总渠共有26个5万亩上大中型灌区控制土地面积520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6345万亩有效灌面积341万亩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处10~30万亩中型区20处。

航道航运

苏北灌概总渠,起自洪泽县高良涧船闸,经洪泽、楚州、阜宁、滨海等县(区),至六垛南节制闸入海,航道等级为五级。是淮安、盐城两市沟通淮河、京杭运河的水运干道。其中,淮安段,苏北灌溉总渠高良涧船闸至京杭运河段(起自高良涧船闸,讫于淮安运东船闸,长35.5公里)基本达三级标准,是河南、安徽两省入江达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淮申线水运动脉,通航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因高良涧船闸拥挤不堪,于1990年新建高良涧复线船闸。至2008年,航道标准未变。滨海县境内,航段起于苏嘴,终于小中河,航段里程42.59公里,最小航道水深2.5米,最小航道底宽16米,最小弯曲半径100米。

上接淮河洪泽湖南线航道,在楚州与苏北运河平交。阜宁腰闸建有三门船闸,南经小中河可沟通射阳河等水网地区航道,东至阜坎船闸与串场河、坎响河航道相通。2000年通榆河滨海枢纽建设时,截断了苏北灌溉总渠航道,拆除了阜坎北船闸,截断张家河,自此灌溉总渠与阜坎河断航。2008年高良涧船闸船舶和货物通过量为3448万吨和1867万吨,阜宁船闸船舶和货物通过量为1634万吨和841万吨。

高良涧船闸,位于洪泽湖东畔,苏北灌溉总渠西首。上联淮河干道,下通黄海水域。船闸建于1952年10月,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由苏北治淮工程指挥部设计。1953年10月建成,总投资100多万元。闸身长100米,宽10米。上游最高水位15.5米,最低水位10.5米;下游最高水位11.5米,最低水位7.5米。原闸门启闭机械为人力手摇,1963年底改为电动启闭系统。1978年改为液压启闭系统。1981年,闸门的电气控制由原来的分散操作改为集中操作,后又改为集中程序控制,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放闸一次只需30分钟(以前需要40多分钟)。1985年船闸通过量300多万吨,是1953年的30倍。附设公路桥与闸身同长,宽8米,闸孔墩连结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浇筑,上部钢筋混凝土T字架,桥面浇筑水泥混凝土,上铺10厘米厚沥青保护层。桥两侧有钢筋混凝土栏杆和照明路灯。淮宁公路穿闸而过,车辆昼夜川流不息。

运东船闸,是沟通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工程。位于运东节制闸南,运东大桥西,离节制闸中心线上闸316.3米,下闸216.7米。建于1972年1月,当年12月通航。船闸按6级航道标准设计。上游引洪1000公方/秒,下游引洪800公方/秒,上下游翼墙导航墩按3级建筑标准设计。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反拱底板块垛空箱闸墙,下游导航墙及靠船墩为浆砌块石重力式。上下闸首净宽10米,闸室净宽13米,长140米,其中消能箱占5米。上下游引航道各长350米,其中直线段上游引航道240米,下游引航道200米。上下游共建27个靠船墩,间矩20米,靠船长度240米、260米。船闸总投资488.43万元。

阜宁船闸,位于盐城市阜宁县陈集镇境内,与阜宁腰闸、阜宁水电站并列横跨在苏北灌溉总渠上,构成阜宁腰闸水利枢纽。阜宁船闸于1972年11月开工,1975年5月建成并交付使用,承担着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及通榆河的交汇贯通、水位调节、航运保障等任务,是盐城西向淮安,接通京杭运河的重要水上过船设施。阜宁船闸现状按Ⅵ级航道、Ⅱ级水工建筑物标准设计建造(上闸首、下闸首为Ⅱ级水工建筑物,闸室为Ⅲ级水工建筑物;导航墙、靠船建筑物、围堰均为Ⅳ级水工建筑物,其余临时性工程为Ⅴ级水工建筑物),采用一闸三首的布局形式,上闸首通向总渠上游,另两个闸首通向总渠下游及小中河航道。

阜坎南船闸,位于张家河北段与总渠交叉点上,是总渠配套工程之一,是张家河南段通往苏北灌溉总渠的纽带,同时沟通了总渠与射阳河的航道,不仅有利于通航,还可以调节张家河水位。若遇射阳河水位低,张家河断航或灌溉用水不定时,可放总渠水补给。淮河入海建设过程中,该闸已经改建为节制闸。

另外,沿线码头规模较大是运西渠南通用码头1座,泊位21个,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还有13处无许可证码头、堆场及船厂等。

江淮水北调工程

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以西段至淮阴站,为南水北调东线的引水线路,调运河水至洪泽湖,再经二河泗阳站下,引水流量220立方米每秒。水功能区水质六垛闸上Ⅲ类,六垛闸下Ⅳ类。

江苏省实施的江水北调、淮水北市工程大都通过总渠引水,相关河道建筑有:

淮安第一、二抽水站,位于淮安县城南郊,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西南角,是淮安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水北调的第二梯级站。它由江都站抽引江水北上,至沙庄引河的引河闸,关闭新河北闸,连同第二抽水站抽水180立方米/秒入运东闸上灌溉总渠内,可灌溉200万亩农田,此外还可排白马湖地区69万亩农田涝水和补给运河航运用水。

淮阴抽水站,位于淮阴市清浦区和平乡、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二河堤东侧,是江水北调第三梯级站,接转淮安抽水一、二站之水。该站从苏北灌溉总渠抽水经二河北调,也可以向洪泽湖补库,待排涝涵洞建成后还可排清浦区渠北三角地区100平方公里的涝水。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抽水120立方米/秒,最终规模包括越闸抽水站在内共可抽水400立方米/秒。在总渠北堤建引水涵洞三孔,每孔净宽5米,引水120立方米/秒。该站采用堤后式结构,选用4台ZL―30―7―5型立式轴流泵,4台TL―2000―48/3250立式同步电机4台,每台功率2000千瓦,电压6000伏,每台设计流量30.立方米/秒。该项工程于1984年开工,1987年竣工。按Ⅱ级建筑物设计,抗震烈度7度设防,共投资932.86万元。

越闸抽水站,位于淮阴市清浦区和平乡与洪泽县交界处,东临苏北灌溉总渠,西濒二河,是该市江水北调的第三梯级简易站。该站抽引由淮安站接线的灌溉总渠之水,通过越闸进入二河。当洪泽湖枯水,二河闸不能泄放时,湖水可经高良涧进水闸放入灌溉总渠,再由越闸站抽入二河,起到挖洪泽湖死库容,保证淮北地区工农业用水的作用。初建于1974年1月,安装抽水机400台套20392马力,由省水利厅第四抗排队调机安装。1978年9月到1979年7月对该站进行改建扩建,使该站成为简易抽水站,改装61―35柴油机配ZOHB―40型水泵100台套和6135型柴油机配26HB―40型水泵80台套,总装机容量19600马力,设计扬程3.5米,设计流量130立方米/秒。

河道管理

苏北灌溉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江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苏北灌溉总渠工程的主管机关。工程沿线的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各自管理范围内的苏北灌溉总渠工程的主管机关。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江苏省苏北灌溉总渠工程管理处,负责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行业管理及高良涧闸、运东闸、阜宁腰闸、通榆河立交、六垛闸等管理范围内的具体管理工作。淮安市、盐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洪泽县、清浦区、经济开发区、淮安区、阜宁县、射阳县、滨海县七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县(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淮苏北灌溉总渠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范围内的河道堤18防、穿堤建筑物、供水等具体管理工作。苏北灌溉总渠与淮河入海水道共用一道北堤,苏北灌溉总渠的管理范围从北堤的南肩至南堤堤脚外排水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