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

更新时间:2023-12-10 20:38

超越性(transcendence)一词来自拉丁文transcendere (意即超过、攀越)。它描述两件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神与世界、动物和植物、认知者与被认知者等,其中一样超过另一样,或外在于另一样。它也暗示在这两事物之间是不连贯的、或有断层的。虽然如此,却有方法可以从一样到达另一样,而这过渡或者是在实体上,或者是在认识上。超越性是内在性的相反(后者强调留在里面,或居于上面),不过其实二者也是互相补充的。举个例子来说:天主是超越的,他位于世界之上,是最高的存有物,也是终极的原因;然而他也是内在的,因为透过参与和因果关系,他也在世界之内。超越性无论在神学及宗教讨论神的问题上,或在哲学讨论知识及存有上,都是一种基本的观念。

种类

(1) 宇宙的超越性是一种比较;它暗示有一种高下的次第。所以所谓超越是指在这次第中两事物的关系,而从较低的存在可以导向超越的存在。如柏拉图(Plato,427-347)的观念,又如多玛斯(Thomas Aquinas, 约1225-1274)的「五路」(参 144)便是;多玛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推论出神的存在。

(2) 存有的超越性和完美的程度有关。天主是超越的,因为他有最大的完美,在他内没有任何不完美的事实。

(3) 认识的超越性是指思想以外在于它的事物为其认知对象。而这对象可以是(1)存在于实在界的东西,或(2)超越感觉的东西,如在感觉与事件之下的实体,或(3)超越世界的存有物,如神。

(4) 现象的超越性强调那在主体的认识活动内的意向性的价值。它一方面肯定认识活动本身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肯定被认识的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它分析人的主体性,试图发现人意识的内容,及这意识在人心以外的基础。

(5) 数学超越性是指在某一运作标准下超过有限的数字。

天主教会观点

⒈思想以外的存有:到底心以外是否有物?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及中古哲学家如多玛斯等都接受,知识能够把握世上的存有。笛卡儿(R. Descartes,1596-1650)以降,现代哲学划分心和物。知识因而必须受到一种更高的能力所保证,才能确立它的客观性。英国经验论影响康德(I.Kant, 1724-1804)的哲学,后者把有效的知识只限制在可感觉的现象界

多玛斯的意向性理论(theory of intentionality)提供对知识的一种形上学的解释。近代现象学再次采用意向性理论,试图藉对主体性的反省,发现知识的客观性,肯定认识的对象在实体上的临在。

⒉实体和灵魂:古代和中古思想家大都接受人心把握宇宙的内在原则和超现象因素的可能性。然而到了中世纪后期,欧坎(W. of Ockham, 1285-1347)和奥特古的尼克拉(Nicholas of Autrecourt, +1350)却怀疑人心在把握实体以下的共相,以及内在原则(如灵魂)的能力。从笛卡儿到休谟(D. Hume, 1711-1776)的哲学史再次显示出实体概念的崩溃。到了康德,对感觉经验以外的任何实体的认识都成了不可能,逻辑实证论和语意分析也加强了这种怀疑批判的精神。

⒊神:心灵能否超越自己,而去认识既超过自己又超过物质世界的存有物,即神呢?再次,意向性和反省的理论企图肯定认识的客观性,并试图把它的有效性延伸至非物质的境界。然而,古代和中世纪所肯定的神似乎不能满足现代人;他顶多只是思想的对象,或宇宙的解释罢了。基本的选择似乎落在神和自我之间:神的存在暗示自我的疏离。不可知论无神论早已发展出现代人对超越性的排拒。

而另一方面,虽然对于神的可知性仍然有很不同的看法,但超越神的存在却为大多宗教和哲学的超越主义所肯定。有人以为神只可以由否定来认知;也有人以为神可以藉类比或因果关系而认识;甚至有人以为透过人心或情绪可以到达超越神。当代位格主义(参 207)和存在主义(参 146)者企图透过对位格和意识的反省来证明神的存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