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交衰退

更新时间:2020-12-09 12:22

近交衰退产生的原因是近交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同时这也是近亲交配产生致病基因的原因之一。种群变小是导致近交衰退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研究中发现近交衰退并非一定明显表现出来,这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遗传负荷的淘汰、在较好的环境下近交衰退会表现不明显、并非能在所有性状中检测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只出现在某些发育阶段和不同家系、种群、个体中的近交衰退程度不同。这提示我们近交衰退与生态及遗传密切相关。

什么是近交衰退

近交衰退: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从而提高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小或后代不育的现象.

近交衰退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主要有两点:

有害的隐性基因的暴露。一般病态的突变基因绝大多数都是隐性的,处于杂合状态时是不表现出病态或不利的性状。这些有害基因的作用可被显性的杂合子等位基因所掩盖,经过一段近亲繁殖纯合的基因(纯合子)比例渐渐增多,于是有害的隐性基因相遇成为纯合子而显出作用,出现了不利的性状,对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活和生育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例如杂种动物所带有的不育的隐性基因往往被其显性的等位基因所掩盖,而不表达其不育的性状,但由于纯育,动物的纯合性逐渐增高,不育的现象也就表现出来了。

多基因平衡的破坏。个体的发育受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影响,虽然其中每个基因的作用效应微小。对环境适应较好的野生或杂交动物,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利于保存那些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基因组合具有平衡的多基因系统,近交繁殖往往会破坏这个平衡,造成个体发育的不稳定。

近交衰退的影响

从一个供繁殖的种群培育和建立一个近交系时,往往需要从杂交群或几个近交系开始才能成功。

近交几代后,有些分离基因系可以因生育或生活率低而断绝;留下的受近交衰退影响较小的后代,有些可以维持下来,而另外的也可能最后被淘汰。

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过去建立的某些近交系,现在只有某些亚系还仍然存在,有些不能全部存活,甚至难以维持。

近交衰退发生的世代规律:

近交衰退,在近交培育过程中的最初若干世代中表现出来,以后经过一定的人工选择,带有纯合有害基因的动物被逐渐淘汰,或者由于无意识地保留了一小部分的杂合性,经过5~10代左右的培育繁殖,后代中生育与生活力可以逐渐稳定,不再下降。许多20代以上的近交系,其活性和普通系已经没有差别。

近交传代至5—7代时,往往会出现生命力下降,生长繁殖退化,或者出现产仔畸形等情况。

近交传代至6—7代时,可能出现致死有害基因,并且,这种致死基因随着近交代数增加,不但不减少反而会升高。(这个基因,必须严格防止。)

近交衰退的避免:

1.防止种群传代的终断,父(母)可参与近交,不计算近交代数。

2.增加饲料营养保证子代生长发育正常。

3.选择体质健康、生殖力旺盛的后代。

4.为防止近交繁育过程中出现致死基因,不必用同窝兄妹交配,用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交配。

展望

动物的繁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更谈不上定向培育。品系培育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否则,科研工作者们不会毕生为之奋斗。

基本规律可以用公式或公理、推论来描述,当公式公理推论的组合方式众多的时候,其复杂度之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更何况,对于遗传学的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搞清的地方。于是,我不能轻易的否定一种做法,当然也不能轻易的肯定一种做法。

近交系的培育,要到20世代以上才能育成,若以八个月一代计算,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还不算中间出现的纯化阻力。要有一定规模的数量才能达到选优汰劣,留下优良纯合子的目的。对鸽的培育来说,这两个条件于都难以实现。

不过幸好,前辈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许要做的只是保持其纯合度就可以了,而面对近交带来的衰退,也许,可以适时引入一只同源异群优秀雄鸽,既恢复家中近交群的活力,又不致于淡化种群的纯合度。或者,适当的时候,回头做做姑侄交。

对近亲繁殖的学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些东西不求甚解,也不无不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