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猫

更新时间:2024-09-19 18:49

金猫,也称为亚洲金猫,食肉目猫科金猫属哺乳动物,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头部两眼内各有一条白纹,额部具有带黑边的灰色纵纹,延伸至头后;体毛多为棕红或金褐色,也有一些变种为灰色甚至黑色;通常斑点只在该下腹部和腿部出现,某些变种在身体其他部分会有浅浅的斑点。在中国有一种带斑点的变种,与豹猫十分相似。

形态特征

体型特征

金猫,是食肉目猫科金猫属哺乳动物。金猫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体型约是一般家猫的两倍大,头部两眼内各有一条白纹,额部具有带黑边的灰色纵纹,延伸至头后;体毛多为棕红或金褐色,也有一些变种为灰色甚至黑色;通常斑点只在该下腹部和腿部出现,某些变种在身体其他部分会有浅浅的斑点。在中国有一种带斑点的变种,与豹猫十分相似。雄性体长75-105厘米,体重12-16千克;雌性比雄性小,体长66-94厘米,体重8-10千克;尾长40-58厘米,是体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体态壮硕,肌肉虬张;吻部较长较宽,面相颇似虎豹等大型猫科;因此在中国民间有“黄豹”、“黄虎”、“乌云豹”、“红椿豹”等称呼,泰国等地民间则称之为“火虎”。金猫善于攀爬、行动敏捷、听觉灵敏,是猫科动物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种类之一。因其性情凶猛,素有“黄虎”之称,亦属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顶级的食肉兽类。

亚洲金猫的一个特点就是颜色各异,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是全球金猫色型最丰富和复杂的地区之一,目前监测记录到的金猫包括麻褐色型、红棕色型、深红色型、花斑色型、灰色型和黑色型等至少六种色型。

头骨特征

头骨较大而骨质显轻薄;顶部平宽、脑室部大而圆;眶后突与颧骨额突均细而尖;颞嵴浅而低,分列左右呈弧形,仅后部愈合成短的矢状嵴,人字嵴发达;听泡圆而突;各个色型的个体,头骨上未见有任何差异。牙齿一般为30枚;第一上前臼齿呈钉状,极小或缺失;仅有的一对上臼齿很小,且横列,与绝大多数猫科动物一致,但与同等体型的猞猁的斜列的上臼齿不同。

毛色特征

金猫毛色极其复杂而多样。包括亮红色、深红色(肉桂色)、棕色、灰色、黑色等多种纯色色型,以及豹纹型(Ocelot morph)和网纹型(Tightly-rosetted morph)两种花斑色型;每种毛色的个体,其腹部颜色都较浅,并且在胸部和前腿内侧有少量黑纹;其中豹纹型个体是最常见的花斑色型,俗称“花金猫”,体色浅灰,布满深色边缘的红褐色大理石纹;在有些黑底色的个体中,也会出现同等式样的大理石纹,在一定的光照角度下隐约可见,此种色型被民间称为“乌云豹”;而网纹型个体的深色斑块更大且紧密相接,斑块与斑块之间露出浅灰色的毛皮底色,仿佛网纹;此外也有全黑色的个体,包括尾尖和腹部在内,毛发不带白色。

各色型虽然存在明显差别,但更有共同特点。面部斑纹颇一致,耳背面皆为黑色,耳基部周围灰黑色混杂;除少数全黑色的个体外,尾均为二色,上面似体色,下面浅白色,尾末端同为白色。两眼内角各有一条宽白纹,其后联接棕色纹直至后头部;棕色纹两侧,各有细黑纹伴衬;面颊两侧,各有一条两侧棕黑色的白纹,自眼下方斜伸至耳下部。每根体毛的毛尖颜色不一,或黑或白,导致一定程度的毛色差异以至色型的变化;在诸如棕褐色型等的个体上,由于毛尖白色的毛发较多,体表类似敷上一层白霜,俗称为芝麻斑。

在各色型间,亦有难于区分的过渡色型,比如前部色浅,体后部色深并具芝麻斑;此外,少数红色型和灰色型,在胁部、四肢上斑点多而明显,更在颈部、肩部具有浅色、模糊的、形状不规则的大片花纹。20世纪50年代的市场皮张调查显示,不同金猫个体身上的斑纹,可以按从深到浅再到无的顺序排列起来,中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金猫的花斑色型和纯色色型之间,可能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存在一系列渐变过渡的色型。

早期研究者曾将色型作为亚种划分的标准,但近年更深入的调查,特别是大范围的自动相机调查显示,各种色型可以同域分布,而且母子的色型并不完全一致,其遗传学规律尚待研究。不过各种色型的适宜栖息地可能不尽相同,例如黑色型和深红色型等深色型的个体,在低海拔的热带森林记录较多,因其体色更易在昏暗的林下隐藏;而花斑色型在高海拔疏林和灌丛记录较多,可能因其斑驳的体色更适于茂密的灌草丛和阳光斑驳的林下环境;而红色型个体的活动范围最广。不同色型的分布区域也不尽相同,比如花斑型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和甘肃等竹丛密集的高海拔山区,黑色型主要分布在中国藏东南地区,灰色型在中南半岛记录较多,而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的金猫色型则较为单一,以红色型居多,也有少量灰色型,其它色型极少。而位于中国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是全球金猫色型最多样的区域之一。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金猫栖息于山地各种森林中,从湿润的常绿林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干旱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都可见金猫活动,也偶见于灌丛和草地;也会出没于灌丛、灌木草原、高山上的竹丛-草原嵌套生境和杜鹃丛-草原嵌套生境。虽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的林区,但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记录,比如自动相机在不丹东部海拔4282米处、四川甘孜海拔4290米处和西藏那曲海拔4300米处都拍摄到金猫的影像。

生活习性

金猫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常单独生活,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夜间下地活动,以晨昏活动较多;行动敏捷,善于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动。截止至2022年,仅有3只金猫被科研人员佩戴了追踪项圈;其中泰国的追踪数据显示,雄性金猫的家域面积为47.7平方千米,雌性则为32.6平方千米。

金猫食物种类主要以各种体型较大的啮齿类动物为食,比如竹鼠松鼠,也捕食黄麂、斑羚毛冠鹿鼷鹿等小型有蹄类,红腹角雉白腹锦鸡血雉等雉类,偶尔也捕食体型较大的雉科鸟类、野兔等动物、猴类、小型鸟类、蛇类、蜥蜴等。虽然有文献记载其会捕杀牛犊等家畜,但其身体结构并不适于捕杀牛犊这样的大型猎物;更可能的情形是,其在取食已死牛犊时被百姓见到,从而被误以为是杀牛凶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及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印度阿萨姆、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苏门答腊等地。

2022年,在中国有确切影像证据仍有金猫分布的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墨脱县、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尤其是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还保存有较大的金猫种群。

繁殖方式

繁殖习性

金猫的繁殖季节不固定,全年可繁殖;多在冬季发情,春季产仔,雌性金猫发情持续5-7天,每39天重复一次。妊娠期70-83天。金猫每胎产2~3仔;幼崽出生时平均体重250克。在野外,有些雌性被观察到在空心树下分娩。在圈养环境下,幼崽一般在6个月时断奶,在9月龄时就可以独立生活,但平均12月龄时才单独饲养。雌性约18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雄性在约24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

圈养现状

金猫在动物园中极难繁殖,因为其性格极其敏感;如果雌雄合笼时机不合适,极大概率发生家暴事件,雄性会将雌性咬死(也有少数情况是大体型的雌性咬死雄性)。在野外,如果雌雄双方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会直接避免相见;即使相遇,也有足够的空间逃跑躲避。但在动物园中,只能靠人为判断何时合笼;一旦时机掌握稍有偏差,就可能发生命案。为了避免家暴,动物园中要么把两只没有血缘关系的雌雄金猫从小一起养大,好让它们习惯彼此;要么在配对前几个月就把两只金猫养在相邻的、安静的、不对外开放的笼舍中,并在合笼前把它们喂饱,降低其攻击性。针对第二种方案,墨尔本动物园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先隔着笼子熟悉2个月,然后合笼70天,之后隔离90天(因为金猫怀孕期平均81天),如果没生,再重复一遍上述步骤。此外,对金猫进行人工授精的难度也非常高,截止至2022年,仅有德国的明斯特阿尔卫特动物园于2013年4月7日、德国的伍珀塔尔动物园于2022年3月8日分别成功过一次,并分别诞下2只幼崽,此外再无金猫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的案例。

由于金猫非常敏感,其展区应该位于动物园中较为偏僻的角落,并在展区内搭建很高的栖架,使其可以俯视游人;并在不同位置安置多个70*50*40厘米的木箱,并铺满木屑或锯末,为其提供繁殖和隐蔽的场所;金猫外运动场的面积应至少150平方米,至少2.5米高,并具备自然地面和足够的植被;如果要饲养一只以上的金猫,必须配备至少两个外运动场。金猫在野外很难观察。在动物园里,父亲与幼仔间没有任何互动。野外寿命未知,圈养条件下的金猫寿命可达20年。

金猫首先于1938年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实现圈养繁殖,国内则由北京动物园于1956年首次繁殖成功。随后世界各地动物园努力了一个世纪,试图建立稳定的金猫人工种群,但多以失败告终,有金猫的动物园逐年减少;到2013年,北美和澳洲动物园中已无金猫,欧洲和亚洲动物园中仅存51只。其中中国境外的最后一只圈养华南金猫于2016年病故于英国的斯瑞戈比厅野生动物公园(Thrigby Hall Wildlife Gardens),境内最后一只圈养华南金猫于2017年病故于杭州动物园;截止至2022年,川藏金猫在中国境外仅在法国的巴黎猫科公园和德国的海德堡动物园还有3只,并且都是近亲,中国境内也仅在重庆动物园和四川的射洪动物园各有一只雄性;传统分类系统中的“指名亚种”(包括东南亚、南亚和苏门答腊岛的种群)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动物园中还有少数圈养个体,在亚洲之外,仅法国的巴黎猫科公园、德国伍珀塔尔动物园和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动物园有少量圈养个体,在中国,重庆动物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各有一只雌性,什邡动物园也有饲养。

亚种分化

以往认为金猫可分为3个亚种,但有遗传学分析显示,金猫分为两个亚种更为合适,即指名亚种和亚洲大陆的亚种。

下级分类

金猫属于猫科现存8个支系中的金猫支系,该支系还包括亚洲热带的云猫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婆罗洲金猫;该支系是继豹支系后,分化时间第二早的猫科支系。而非洲金猫虽然长相酷似亚洲金猫,但与亚洲金猫关系较远,属于狞猫支系而非金猫支系。遗传学分析显示,金猫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一次数量锐减,形成遗传瓶颈,现今金猫的祖先源自中国南部及中南半岛,随后南扩至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岛,北扩至中国中部山区,西扩至喜马拉雅山麓。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 一级。

列为CITES附录Ⅰ、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种群现状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金猫的栖息地范围正在不断缩小,并且因食物资源的减少和栖息地环境的恶化导致其数量不断减少。

金猫虽然被IUCN评估为近危(NT)。然而,这个物种的数据普遍缺乏,没有密度估计或数量数据,难以评估物种的真实状况。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表明,由于栖息地广泛丧失和在其分布范围内的偷猎,该物种的种群规模在急剧减少,甚至已接近易危(VU)的级别。

尽管分布相当广泛,但金猫在印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记录相当有限;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记录也在急剧减少。在中国,金猫已在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历史分布区绝迹。根据截止至2022年的自动相机调查结果,中国金猫种群主要集中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零星地区,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墨脱县,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位于岷山山脉的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都记录有较多的金猫。

金猫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盗猎。它非常依赖未受破坏的天然林,因而饱受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之苦;水电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也会大范围改变其适宜栖息地,从而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金猫因为捕食家禽而遭到报复性猎杀。由于偏好地栖和昼行,金猫更容易被猎套和猎狗所伤,在更大型的兽类已绝迹的地区,金猫往往会成为猎人的下一个目标。

科研发现

2016年9月,中国四川省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金猫。

2018年8月15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线触发式相机,捕获到野生金猫的影像。此次拍摄点位海拔为4280米。

2019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中国首次手持单反相机拍摄下金猫的清晰照片。

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2020年10月开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展自动相机调查,并记录到大量的不同色型的金猫的影像。

2021年6月,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采集机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猫的活动踪迹。

2022年3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在回收的红外相机中,惊喜地发现放置在路边的红外相机拍到了亚洲金猫进食的珍贵画面,这也是国内首次拍到金猫进食的高清影像。

2022年5月,在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境内记录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猫的活动影像。

2023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关坝片区红外相机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亚洲金猫啃食斑羚尸体的画面。

2024年1月,从西藏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科研人员在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在海拔4415米处拍摄到的金猫活动影像,刷新了此前那曲市嘉黎县海拔4300米的金猫活动纪录,成为迄今为止金猫在全球的最高分布海拔。

2024年7月,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人员发现放置在迭部林区的红外相机再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猫的影像。这是该点位继2023年9月2日首次捕捉其图像资料后,第二次记录到金猫实体影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