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

更新时间:2024-08-10 04:40

顾名思义(拼音:gù míng sī y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成语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顾名思义”。

成语典故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名字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名人有孔甲、盘庚、外丙、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命名,这可能与当时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复杂,甚至代表了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因而,古人往往对名字的内涵慎重考虑。

到了三国时候,有一个魏国人叫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在魏文帝时,他担任过太子文学、中庶子、散骑侍郎、洛阳典农、兖州刺史等职。魏明帝继位后,王昶被封为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他主张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改革先人的律令,才能治理好国家,因此著《治论》二十余篇。王昶为人正直,注重名节,反对浮华虚伪。王昶给儿子、侄子起名字时,都用含有谦虚朴实意义的字词,体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王昶的侄子,起名叫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他的儿子,起名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王昶在给他的子侄的信中说:“为了使你们立身行事,一言一行,都符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要求,所以我给你们起了含有深意的名字。希望你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想到它的深刻含义,从而修身养性,立身行事,在行动上不要有所违背。”

王昶的儿子、侄子,遵照王昶的要求,经常思考父辈所起的名字,深刻领会其含义,按照儒家思想要求,立身处世,积极进取,又不浮躁奢华,很受时人称道。

成语寓意

姓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语言现象之一,也是一个人的终生识别符号。一个人从诞生那天起,名字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当他生命终结之时,名字并不随之消失,人们或怀念他,或诅咒他,念叨的还是他的名字。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名字就是他生命的象征,比生命更长久。所以中国人对姓名一事非常重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近代启蒙思想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每一个姓名背后,都蕴含着父母长辈的美好期望,每一个人也应该“顾名思义”立身处世,积极进取。

成语运用

“顾名思义”(顾:看)指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含义。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六:“大略词家,要顾名思义。今夕在驯鸳沼上咏诗,并无鸳字人题,所以该罚。”

清·李渔《十二楼·归正楼》三回:“就把‘归正’二字做了道号,只当神道替他命名,也好顾名思义,省得又起邪心。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鲁迅两地书》七七:“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梁实秋《雅舍小品·爆竹》:“爆竹,顾名思义,是把一截竹竿放在火里使之发出爆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