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附加值船舶

更新时间:2022-07-13 19:08

高附加值船舶是指利润比较高的船舶,主要是一些特殊需要的船舶如工程类船舶、LPG类船舶(主要用来运输以丙烷和丁烷为主要成份的石油碳氢化合物,也包括丙烯和丁烯及其它一些化工产品,近年来乙烯和氨也列入其运输范围。LPG船因其特殊用途而产生了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因而其建造难度大,是代表当今世界造船技术水平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液化天然气船(LNG)(LNG船是在 162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

发展历史

高附加值船舶一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因为不同时期的高附加值船舶代表着那一时期基础工业水平,所以时至今日业内也未曾对高附加值船舶的范围达成共识。

尽管高附加值船舶在历史演变中成为了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模糊集,但与常规船舶相比,它的技术含量高,需要依靠先进技术、技能、工艺、复杂劳动、创造性等要素设计和建造,有着同期同吨位同尺度常规船舶无法匹敌的高价位。凭借着这些“高要求”,高附加值船舶一跃成为了不同时期船舶工业的“焦点”。

欧洲曾是高附加值船舶的领跑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欧洲诸国一直主导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今天,尽管欧洲船厂已经基本不涉足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但是豪华游轮的建造却成为欧洲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商们的专利。此外,拿LNG船来说,应用最广泛的MOSS独立球型、GTT薄膜型两种液仓型式,其设计均出自欧洲。不仅强调技术设计,在高附加值船舶动力装备上,欧洲企业积极推动绿色高效理念、重视售后网络建设,在方便船舶装置修理的同时赚足了售后的利润。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首席分析师韩笑妍曾对媒体说过,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欧洲国家属于原创,日本致力于突破,而韩国则更重视优化。

日本着力发展与本国经济相关的高附加值船舶产业。汽车运输船主要在日本建造,使得汽车运输船制造呈现垄断态势。而韩国优化船舶的脚步从未停止。韩国三星重工经过多年的研发,开发了LNG-FPSO。该船将LNG船与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融为一体。与传统的固定式海洋结构物相比,具有功能更多和建造成本更低的优点。

发展现状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曾指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要发展,再不能走不可持续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们的产品必须靠高附加值,我们生产的产品就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造船业产量已经超过韩日,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高附加值远不及韩日。与韩国船企相比,中国船企优势在于人工成本,而劣势在于经验不足无法抽取高附加值船舶的二次设计利润,且在效率上面比韩国稍差。以制造一艘LNG船为例,韩国需要6个月,而中国则需要9个月,多出3个月时间就会把成本优势抵消。

转型发展

那么,中国船企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高附加值船舶发展之路呢?

加快“转调”才能接长“短板”

中国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杀入”高附加值市场“坐稳江山”,必须“转调”,接长“短板”。

中国船企造船方向亟须由散货船向LNG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转调”。国内船公司的造船订单多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油轮、LNG运输船、海洋平台等多被韩日造船厂把持。这些高附加值船舶每艘售价都在十几亿元,散货船不及其1/5。

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郭文杰博士曾提及,选择LNG作为发展重点较为合适。近年来,中国对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需求迅猛增长,广东、福建、上海三地的LNG进口项目直接催生中国最早的5艘LNG船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了内需作为发展动力,高附加值船舶产业将会飞速发展。

而今,中国船企建造过的高附加值船舶基本涵盖了高附加值船舶所有领域,但海洋工程装备上的“短板”却一直是中国高附加值船舶发展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为此,专家建议,应发挥环渤海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江口地区、珠江口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海工装备总装的块状制造基地;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竞争能力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商;逐步发展具备深水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详细设计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此外,还应以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建立海工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