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语族

更新时间:2023-11-01 20:11

吐火罗语族下分两种语言,焉耆语(西方人称为“甲种吐火罗语”或“东吐火罗语”)和龟兹语(西方人称为“乙种吐火罗语”或“西吐火罗语”),两支语言都曾在6至8世纪左右在塔里木盆地(今日中国的新疆自治区内)使用。随着使用者逐渐被回鹘/维吾尔部落同化,此族语言最终灭亡。

分类

甲吐火罗语

现存的吐火罗语文献存在于得自新疆的手稿残片中,大部分来自于7、8世纪(还有更早的),书写在棕榈叶、木板和中国的纸张上,因为塔里木盆地的极干气候得以保存下来。此族语言所使用的字母是印度北部的婆罗米文字母,也叫作“斜婆罗米文”。

有学者主张吐火罗语除了确知为焉耆龟兹所用的语言外,又是月氏康居大宛的语言。

丙种吐火罗语

英国牛津大学伯罗教授(T. Burrow)在1935年指出鄯善国民用的语言与吐火罗语有很多共同点但不完全相同,是第三种吐火罗语,名为丙种吐火罗语。

跋禄迦语(接近于龟兹语)也被视为“丙种”吐火罗语

历史背景

1890年英国军官鲍威尔(Bower)在库车发现古代桦树皮写本。

20世纪初德国探险家Grunwedel和von Lecoq 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发现大批健驮逻语、安息语、古波斯语粟特语和阗语古写本残卷;还发现一批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的不为人知的语言的残卷。

1907年法国探险家伯希和在新疆库车西北16公里处的卡伦峡谷和敦煌两地发现婆罗米文木简,带回巴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