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党

更新时间:2024-09-19 17:47

工党(Labour Party),英国议会第一大党。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英国左翼政党。2020年4月,基尔·斯塔默当选现任领袖。

简介

历史沿革

由职工大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工党是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联合组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并加入了自由党的联合内阁。20世纪初,力量日益增强。1924年1月,在自由党的支持下首次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97年之后,工党执政,直到2010年保守党同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重新上台执政。

政策理论

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推行国有化,主张建立福利国家。加入西方联盟后,主张打碎旧的英殖民帝国统治体系,废除贵族院。现主要致力于公共住所、职工福利、失业救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公民教育等方面。

组织体系

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组织,简称年会。党的全国委员会是最高常设机构。工党的组织结构分为中央执委会、地区委员会、选区委员会和基层俱乐部。政治活动机构包括议会党团、年会、全国执行委员会和工党总部。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议会党团由该党在下议院的全体议员组成,在野时接受议员选举产生的“影子内阁”领导,党的领袖历来是议会党团的领导人,执政时为首相。

起源历史

英国工党于1900年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1906年改称工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并加入了自由党的联合内阁。20世纪初,力量日益增强。1918年2月通过了新党章,规定除保留原有的集体党员制度外,还在各选区设立组织以吸收个人党员。同年6月,通过了由韦伯夫妇等起草的纲领性声明《工党与新社会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

1924年1月,在自由党的支持下首次组阁,并从此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45年以前,仅于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两次短期执政。1945年大选至1951年,组织过两届内阁。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后组织了4届内阁。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4次大选连遭失败。

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

50~60年代,这些思想在工党内占上风。但左派仍坚持国有化,认为没有国有化就没有社会主义。60年代初,“新左派”从文化上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文化上的统治使人们处在全面异化的状态中,因此,必须向资产阶级发动全面的文化进攻,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总体改造。这对70年代后再次活跃起来的工党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者据此提出国有化还应该加上工业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对工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补充。1990年5月工党提出新的施政大纲,充实了1989年年会通过的调整政策,放弃了老式国有化政策。主张政府必须负责解决教育、培训、运输、通信等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社会分配先考虑“创造财富的人”,发展高技术经济,鼓励发明创造。在防务政策上,放弃了单方面核裁军的立场,主张用英国的核武器作为核裁军谈判的筹码,争取在2000年消除所有核武器。

组织结构

政党组织结构

依入党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个人党员、工会团体党员、合作社与社会主义者团体党员。在其创党之初(1900)凡欲成为工党党员者,仅能通过加入工会或其它社会主义团体方式始能成之;1918年工党修改党章于地方增设选区工党后,淡化其”间接政党”的色彩,也筹措选区工党的经费与厚植各选区的实力,增加个人党员加入的设计。

在工党内部有三大组织力量:国会工党、地方组织的选区工党,与握有九成以上党员的工会。党组织结构分为中央级组织、另者为地方级组织。中央级组织包括:全国代表大会,属工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执行委员会、国会工党:为实质权力中心。地方党部为选区工党的工党支部,为最基层组织,是以地方议员选区范围为单位,每个选区会成立一工党支部。新工党(New Labour)的组织再造计划是在企图淡化工会的角色、提升个人党员权利以及强化党魁的领导权力,透过党内投票制度的改变,使工党转型为大众政党;另则是结构上的重组,推动“执政伙伴计划”。增加了四个部门:联合政策委员会、全国政策论坛、政策委员会级地方与行政区政策论坛,取消年会决定所有党内决策的方针,改由论坛谈论的模式来增加各项政策的成熟度。

工党的组织由领袖、议会党团、议会外组织和总部组成。在野时每年选举领袖,并设副领袖;执政时可不改选,也不设副职。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工党议员组成。每届议会开始即选举领袖、副领袖和总督导员。在野时,由领袖、副领袖、下院议会党团主席、上院工党领袖、两院总督导员以及工党议员代表等组成议会委员会,领导议会党团活动。执政时,则由工党内阁代替,另设联络委员会与后座议员保持联系。在议会外,全国代表大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委员会、区域会议、选区组织和全国劳工理事会。工党总部是行政机构。党员600余万人,90%以上为工会集体党员,也有部分知识分子,中小资本家,职工大会系该党主要支柱。领袖托尼·布莱尔(1994年起)。

党魁选举

国会党团有30%选票,地方党部30%选票,工会则是40%选票。

2008年领袖竞选

2008年5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17日正式宣布接受工党领袖提名。他当天在伦敦举行的工党提名集会上说:“我正式接受这一提名,接受它所赋予的责任以及为英国人民服务的机会。”

布朗获得工党353名议员中313人提名,占工党议员总人数的88%。他的竞选对手麦克唐纳只得到29名议员支持,没有达到最少45名议员支持的法定人数,不得不宣布退出竞选。布朗随之成为工党领袖职务的唯一竞选者。

布朗在提名集会上说,他为自己得到这么多同事的支持而感到高兴。他说,这向英国民众表明,“作为新工党,全党团结一致,决心不倒退,而是勇往直前”。他表示,将重建英国民众对政治的信任,明确新政府的工作重点,如教育、国民医疗保障体系和住房等。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5月10日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并将于6月27日辞去首相职务。财政大臣布朗随即于11日宣布竞选工党领袖。根据规定,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到2009年5月届满,因此布朗当选工党领袖后将自动成为首相,直至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结束。

5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伦敦发表讲话。当日,布朗正式宣布接受工党领袖提名。截至目前,布朗已获得工党353名议员中313人提名,占工党议员总人数的88%,成为工党领袖职务的唯一竞选者。

工会联系

工党同工会之间始终保持着特殊关系。经费主要来自工会的捐助,绝大部分党员是工会会员。多年来工党党员人数一直处于600~700万之间,其中个人党员约60~70万。

分裂与合并

工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追随自由党。在第一次大战中支持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加入战时联合政府。1924年1~10月,1929~1931年拉姆齐·麦克唐纳先后两次组织工党政府。1931年8月,第2届工党政府试图用削减失业补助金和其他社会事业费来应付严重的经济危机,遭到工人群众反对,被迫辞职。麦克唐纳及其追随者公开倒向资产阶级。工党发生分裂。

1932年独立工党退出,工党不得不改变纲领和更换领导人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间,工党同英国共产党和独立工党建立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威胁和国内反动势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党支持政府进行战争,于1940年加入战时联合政府。

1945~1951年,C.R.艾德礼组成第3届工党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被迫承认印度、缅甸等国独立。在国内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用对资产阶级提供补偿的办法将英格兰银行和一系列企业部门国有化,改革社会保险、卫生保健等项制度。第3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工党内部发生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以H.盖茨克尔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党章中有关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的条文,放弃国有化政策,左翼则主张实行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H.威尔逊领导的第4届工党政府和威尔逊与J.卡拉汉领导的第5届工党政府采纳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同保守党的国内政策的区别已越来越小。第5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党内主张国有化的左派与主张混合经济的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尖锐化。

1981年3月温和派退出工党另组英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又一次出现分裂。

1997年~2010年组织了连续四届内阁,成为了工党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次。

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英国工党重新成为在野党。

主席简介

1951年2月20日,布朗出生于格拉斯哥附近的小镇柯科迪。

布朗从小在柯科迪镇目睹贫穷的丑陋面长大,造就了他的人生观。后来,他多次谈起童年时看到生活困窘的人们向父亲求助的经历。“作为牧师的儿子,你总是能看到生活的真实一面,你看到那些丧亲的、贫穷的、悲苦的人纷纷踏进父亲的大门。”布朗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时这样说。

16岁时,勤奋好学的布朗获得了苏格兰著名学府爱丁堡大学的奖学金,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同一年,作为大学新生,在学校橄榄球比赛中的一次意外致使他左眼失明,直到现在他演讲时,都必须使用特大号字体打印讲稿,这一经历据称对他的性格形成影响深远。那次受伤增强了他一定要成功的决心。20岁那年,布朗以优等生的傲人资历从爱丁堡大学历史系毕业,然后继续在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1918年~1929年工党和苏格兰政治变迁》。

毕业后,布朗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技术学院任教,后担任苏格兰电视台记者。

1979年,布朗首次接触政治,参加议员选举,但败在保守党候选人手上。4年后,布朗成功当选下议院议员,与另一位新当选的工党议员共用一个办公室,那人就是布莱尔,从此开始了与布莱尔20多年恩怨交织的交往。年轻有为的布朗成为工党的希望之星,与布莱尔一起塑造了新工党的形象。虽然当时工党尚未执政,布朗在影子内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2年起他出任影子内阁财政大臣。1997年,布朗成为布莱尔政府的财政大臣,开始了政治生涯辉煌的一页。

经费来源

英国工党主要收入分两部分,一是中央党部收入,其次则为选举基金。

中央党部

主要来源自工会捐款、地方党部上缴之一般党员会费、政府补助、及其它个人与团体捐助。工会捐款来自800万会员与58的加盟工会的政治基金,占工党总收入的七成至八成。

大选经费

平均工党的选举基金约占九成是来自工会的捐款。

现今地位

1997年大选取得国会最多数,重掌政权;在2005年大选继续过半,已是连续三届执政。工党由于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而成为在野党。

2024年7月,根据英国大选计票结果,当地时间5日凌晨,工党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获得选举胜利。工党从在野党重新成为执政党

党内代表人物

麦唐纳(Ramsay MacDonald,1866-1937)

艾特里(Clement Attlee,1883-1967)

卡拉(James Callaghan,1912-2005)

戈登·布朗(Gedon Brown,1951-)

布莱尔(Tony Blair,1953-)、

爱德华·米利班德(Ed Miliband,1970-)

基尔·斯塔默(Sir Keir Rodney Starmer,1962-)

关于工党

属性

英国工人运动兴起较早,起初按行业建立了各种工会组织,1868年进一步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职工大会(工联),1900年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员会”并推选出自己的党选候选人,1906年组织正式改名为工党。工党是由工会、合作社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联合组成的,党员都是通过上述组织集体加入。

英国有共产党。

英国工党是比较左倾的政党,以维护工人利益为口号,但还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不奉行马克思主义

经济问题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到2008年6月27日执政将满一年。在过去52个星期中,他从夙愿得偿、广受支持到四面楚歌,历经大起大落。

眼下工党急于摆脱财务困境,捐款大户却不愿再为布朗政府打开钱包。诸多捐款者发出警告,不愿再支持布朗领导的工党。风险投资家龙尼·科恩爵士和英国前科学大臣戴维·塞恩斯伯里勋爵等工党重要资助者曾威胁说,到本月底就不再出钱帮工党付账,一度把工党逼到破产边缘。

工党几经努力,才说动各路“财神爷”,帮它暂时摆脱财务窘境。科恩出资10万英镑(约合20万美元),塞恩斯伯里则承诺帮工党支付部分员工今后的薪水。

但工党仍无法乐观。面对2400万英镑(约合4800万美元)赤字,工党总书记雷·柯林斯承认,工党财务状况依然“危险”。一旦失去资助者们支持,工党备战下届议会选举能力必将大降。

英国下届议会选举虽然最迟定于2010年5月举行,但财务方面“无米之炊”已然让竞选活动捉襟见肘。工党无力雇佣员工,只能依赖志愿者们助选,导致本党议员竞选者声势难与对手匹敌。现有员工则担忧,如果工党未能开拓新财源,他们可能难逃“下岗”境遇。《卫报》分析说,布朗民意支持率直线下跌和一系列针对工党献金丑闻调查,导致捐款者们疏远工党。一直处于600~700万之间,其中个人党员约60~70万。

党员情况

英国工党的党员主要为工人和中产阶级

新出党魁

工党在星期六(2010年9月25日)选出了新领导人,在曼彻斯特举行的工党大会上,40岁的前气候变化部长埃德·米利班德击败他的哥哥,获选为新党魁。埃德(Ed Miliband)昨天是以极微弱多数胜出的,他的得票率为50.65%,而其劲敌、前外交部长戴维·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的得票率49.35%,双方只有1.3%的微差。 工党这次选举非常激烈,除了米利班德兄弟外,还有前儿童、中小学与家庭部长鲍尔斯、前卫生部长伯纳姆和工党左翼成员阿博特参与竞争。不过米利班德兄弟角逐,加上他们的支持率十分接近,使得选战呈现白热化。 

埃德在接受党魁任命的演说中说:“今天的选举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因为,新的一代已经走上为我党服务的舞台,而且,我也希望最终能为我们的国家效命。今天新一代的工作开始了。”米利班德兄弟年龄相差4岁半,曾就读于同一所中学,毕业于牛津大学,又同在布朗内阁任职,是英国政坛自1938年以来首对“内阁兄弟”。虽是亲兄弟,两人立场却鲜明不同。戴维深受前首相布莱尔器重,是“新工党”理念制定者之一和坚定支持者。在布莱尔治下,工党政治口号改为“新工党、新英国”,党章中撤销涉及公有制的条款,工党与工会逐渐疏远,与中产阶级关系逐渐密切。

而埃德寻求工党“回归”,批评“新工党”理念,指责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工党政府未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和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作为在野党,工党新党魁的最重要任务是对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下月宣布的大幅削减公共开支计划作出回应。

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中保守党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当天,败选的工党领袖米利班德、自民党领袖克莱格、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都宣布辞职。

2015年9月12日,66岁的杰里米·科尔宾击败另外三位候选人,以接近60%的得票率当选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的新任党魁。

2020年4月4日,基尔·斯塔默在工党选举中以首轮过半数的结果击败其他两位候选人,当选工党新领袖。

当地时间2024年7月5日凌晨,英国首相苏纳克祝贺工党获得议会下院选举胜利,并表示对败选负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